【0727晨读感悟】你不是选择困难症,你只是没有决断力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选择困难症成了一个流行的词?

早起上班,在穿衬衫还是套裙之间选来选去,不知道穿哪件,我选择困难症啊。

中午吃饭,在吃黄焖鸡还是麻辣烫之间选来选去,不知道吃啥,我选择困难症啊。

出门逛街,在买这个颜色还是那个颜色之间选来选去,不知道买哪件,我选择困难症啊。


这些还好,也不碍多大事儿。

还有些选择困难症的小伙伴,出现在我们面前。

走在马路中间,迎面驶来一辆车。呀,怎么办,我走左边还是走右边……

车开到眼前了,还在路中间一动不动。

很想问问这位小伙伴,你就不怕被车撞吗?


还有更厉害的,逛某宝整整一上午,却还没决定要买啥。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浪费了。

现在时间都不是金钱了,时间可是你的命啊……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布里丹教授样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养。

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

这下子,毛驴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难为坏了。

于是它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

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02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种种选择。

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重大。

因而我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结果,往往在选择之间反复权衡利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用“选择困难症”来安慰自己,不去做决断。


但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没有过多的时间让我们去再三斟酌。

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断。

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所以不要再拿“选择困难症”当做自己没有决断力的借口。

具备决断力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决断力?

《决断力》这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清晰具体的决策流程,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03


书中根据阻碍我们正确决策的4个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解决:


001 思维狭隘

这个问题是说,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往往会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总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未曾考虑是不是存在第三种可能性。

例如:小A想考研,为了专心准备考研,正在犹豫要不要把工作辞掉。


解决办法:拓宽选择空间

1)考虑机会成本:如果辞职后不进行备考,可以把时间和资源用在什么地方?

2)抛弃目前所有的选项:既不能离职,又不能专心备考,怎么做?

3)两者兼顾:有没有可以不辞职,又能备考的方法?

4)寻求帮助:如果利用下班时间准备考试,以前有没有相关经历?周围的人里面有没有可以提供建议的?

5)发散思维:是不是可以申请公司的人才深造的机会?

通过以上5步,小A可以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从而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002 证实倾向

这里是说,人们习惯寻找符合自己判断的信息,忽略与自己判断不同的信息。

例如:你想去培训机构学习一门技能,但身边的人评论不一。


解决办法:放在现实检验

1)进行全盘思考:为什么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培训机构的整体评价如何?

2)向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咨询,或者看推荐人的口碑,以及现有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3)可以先去视听几次课程,或者能包月的先包月,用小范围试错来检验你的决策,以便及时止损。


003 短期情绪

短期情绪是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例如我们经常做的冲动分手,这会给我们的决策造成伤害。


解决办法:留出一段距离

拉开时间距离:每次遇到这些负面情绪时,就要问问自己,做这个决定,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004 过度自信

这里所说的是指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因为自己的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从而造成损失。

例如:参加面试前过于自信,没有精心准备,在面试中被面试官问的哑口无言,最终失去工作机会。


解决办法:做好各种准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如果失败,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怎样才能将损失最小化?

2)如果大获成功,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意外之喜?

3)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时,如何保证事情不偏离正轨?



通过建立自己的决策流程,摆脱“选择困难症”。

拥有决断力,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