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好好思考》时,看到作者提到几个高效的读书法,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
我发现有三个读书方法很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这三个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时,侧重点从点、面、体上逐层递进。
看到关于「查字典法」的解释,发现原来我最近一年来经常使用。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候会冒出“这个观点跟某本书的xx很像”,于是就迅速退出在读的书,去打开某本书查找相关的知识,把新旧知识互相印证。
原来,有些概念,我们在还不清楚具体含义的时候,就已经用了很久。
比如当我在《掌握习惯》一书看到“习惯叠加法”这个概念时,也有同样的体会。
原以为是自己创造的方法,结果在书中找到了更系统更完善的理论体系,这是一种捡到宝一样的兴奋。
同时还会感叹:为什么我就想不到给这些方法取一个恰当又概括性的名字呢?
或许这就是跟高手的之间的差距,用思维模型的四层次解释就是:我的思考深度只停留在第一层「经验技巧」中,没有继续往下走。
回到「查字典法」,在写文章时这个方法特别有用,特别适合需要交叉论证才能讲明白的主题。
本来今天想写的是另一个主题「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在一本书中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概念。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不太认同,因为作者没有说服我。
于是就想去找这个观点的出处,看看有没有说服力,但是当我打开《阿德勒心理学》这本书,去搜索关键词,发现搜不出相关的内容。
因此怀疑这个观点并不是阿德勒原话说的,而是那本书的作者自己解读出来的。
但如果我把这个主题讲清楚,最好还是要先通读完阿德勒心理学相关理论。
整个思考过程大致如下:
我发现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但是作者提供的论据不足——于是我去找出处——没找到具体原文信息——转向讲方法论的书寻找其他解决方法——看到「查字典法」——这不就是我刚用的方法吗!
这种解迷一样的探索过程真有乐趣,简直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