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志玲觉知生活1039】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也碰到很多的家长,孩子年龄比较大一点的时候,他就不跟我们交流,呆在自己的房间,一玩手机就是三、四个小时,到周末可能还有七、八个小时都不放下游戏。
其实是因为她内在真的非常非常的气馁,他在家里找不到任何的连接,而且这个时候家长,她想做的就是要孩子停下游戏去做作业,还是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来做,这样的话,孩子就更加的觉得不被懂,更加的觉得自己被操控。
在读懂孩子的行为,要注意的第二点是家长自己要在情绪上长大,要对我们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要让孩子为我们的情绪负责。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的时候,父母经常都会发一些无名火,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痛打一顿,等到我们自己长大了,也一样的把这样的行为,想都不想就继续下去了。
而奇怪的是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事情就让我火冒三丈,那一刻就把碗往地下砸,那一刻我自己也吓了一大跳,我那么的讨厌父亲暴怒,原来自己也习得了同样的模式。
当我们孩子还小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发怒的地方,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孩子这个时候虽然不能反抗,但是在他的心里面已经感觉到非常的气馁。
第三个要素就是说,不只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才去关注孩子,让孩子错误的以为,只有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够敞开的和孩子交流,真的对孩子感兴趣,真的去聆听孩子,我们对孩子的聆听要多于对他说教,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孩子之间很开放的连接,很敞开的沟通,这样的话,当孩子年龄长大的时候,他需要引导的时候,他就会来找父母,当她觉得父母不会否认他,能够理解他的时候才会放心信任的来找父母。
如果父母所有的关注都是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只关心孩子取得的成绩而没有去关注他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真正的跟孩子连接,没有去跟孩子的那个存在连接。
其实当我们能够在情绪上跟孩子的沟通比较更加深度的话,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在教会我们自己更加深入的与自己连接。
基于气馁的关系的四个阶段,他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其实孩子那边的行为可以是任何的一种,关键是家长看见孩子那么做的时候,家长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们去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一定会说我不知道,因为孩子她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去捕捉自己处于隔离的状态,还是真的能够去连接自己的感受,穿越那些云雾,看见真正的所示。孩子透过呈现的问题来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