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装修的需要,我必须要亲自与这些人打交道。
..家具
家具是网上订购的,产地是江西。家具通过物流到了三亚,便有当地的家具公司接应,仓储,换车到现场安装服务。这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从车上搬运到屋子里,开包,一个个固定的钉子螺丝将家具组装起来。汗珠子伴随着组装,一个劲的在流。还有蚊子嗡嗡嗡的不肯离去,可这些,他们视而不见。我不知道他们承包这一单能挣多少钱。
三个安装师傅都是河南人,他们已经在三亚十年之久。
甲,俩口子在这挣钱养家,孩子在老家有老人看着。
乙,全家都在这,孩子也在这上学,但都不是公立学校,他们没什么要求,只要有个地方有个学上就行。
丙,我觉得是混的最好的,又高又帅的大小伙子,找了一个当地姑娘,随之便解决了孩子的户口上学等问题。现俩人开了一个家具店,媳妇照顾店搞销售,老公不但给自己的客户送货安装,也接活帮助其他店家安装。他们既有自己的主要的工作,又有这种合作,也就是说,在这个行当内,他们游刃有余。他们是外来打工者,他们可以在他乡干活养家。我敬佩他们。
..窗帘
到建材市场选窗帘,走进了第一个门,就选定了一款,讨价还价,等着人家上门量尺寸。
量窗帘的小伙子来了,满脸的正能量,让他帮忙抬个重物,人家也二话不说的参与进来。装窗帘那天,还是那个小伙子,一个人开着奥德赛,自带梯子,车上的口袋里装满了窗帘。不需要我们帮忙,一个人乐不颠颠,与我聊着天,干着活。
这个店一直是他和爱人两个人,男人搞材料进货,销售,安装,女人搞缝纫。他们已经在三亚十来年了,孩子也跟着他们长大了。经营一个店铺,要有技术,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挣店铺租金,要挣租房钱,还要挣生活的日用开销。
我佩服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条件。
..换纱窗
朋友介绍的,打个电话就来量尺寸了。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
“便宜点”,“不行,这是最低优惠价了”。
“质量要保证呀”,“不可能不好呀。”
“时间能抓紧点嘛”,“一定尽快”。
等到给我装纱窗时,他的情况也都吐露给我了。
他和弟弟先是给人家打工,后自己开店,后又哥俩分开各开各的。他不但做纱窗,也做玻璃窗,自己开个别克小轿车,作为交通工具。年龄不大,很大胆,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媳妇在三亚带俩孩子,不参与经营,一个孩子放在老家由母亲带着。他的母亲同时还要给他弟弟带一个。他的父亲就在这免费为孩子帮忙。
他不讲究穿着,这工作没法讲究,每一单活都需要他自己去量尺寸,定规格,由后厂生产完毕,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从外倒腾到屋里,然后用电锯等一大兜子工具来完成安装工作。所有的程序都要他自己做,他的营业额还不允许他请人。旺季时活还算饱满,淡季时分文不进。
每年过年全家必须要回贵州老家,家人团聚。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都要回到老家原地去上学。三亚没有给这些外地人口考虑下一代的问题。他身上的那股劲,我佩服。
..粉刷墙面
朋友介绍,师傅来了,穿戴整齐。活干的很细,几天下来,最后交工时,物归原位,干干净净,简直是没有一点瑕疵,挑不出一点毛病。他和爱人都是油漆工,只做这一行。活多时俩人一起干,活少时,男人干,女人在家。看他不慌不忙,井井有条,晚上离开时,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这是湖南来此打工的,也有十几年了。我都不好意思,刷这么漂亮的房子,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他说,只要你满意,他就满足了。
还有装灯具的,装洁具的,装橱柜的,修洗衣机,修空调的,装修的,电工,泥瓦工,水暖工,电焊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维修工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他们来至农村,他们自寻生路,他们自行发展。什么两地分居了,租房了,孩子上学了,留守孩子和老人了,退休金了,养老了,这都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考虑的事情。但他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默默地无白天无黑夜的干着,用他们的双手,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吃苦精神,延续着自己家庭的生息。
原有国有体制支撑的城市居民们,在社会的进化中,慢慢也需要自谋出路和生路,更需要的是那种无坚不摧的精神、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佩服这些远离家乡,为改变生活条件,自强不息,不辞辛苦的劳动着的人们。但愿不远的将来,城乡差别不断缩小,让乡下的人自由自在的在城里工作,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让在外面漂着的感觉逐渐的消失。
2017年6月6日
这是在三亚的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