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老师
1
围观法国大选,只是由于帅气迷人的马克龙。马克龙也没辜负期望,拿下了总统宝座,。
马克龙有多迷人?女粉丝为了引起他的注意,不惜三天两头往他邮箱里塞性感裸战,然而,被他报警抓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马克龙娶了自己的高中老师,布丽吉特,一个大了他24岁的女人。
这也还不是最重点。
最重点是,布丽吉特嫁给马克龙时,已经是奶奶级人物,至少拥有3个孙辈。也就说,马克龙这家伙“买一得N”,这个N至少是9,不但做了“便宜老爸”,还做了“便宜爷爷”。
选举胜利后,马克龙不忘撒狗粮,在镜头前忘情拥吻布丽吉特,叫人情何以堪。
有的人四十单身一朵花,有的人四十子孙满堂,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2
口味如此之重,我们一定要觉得马克龙“恋母情结”严重。
表面看来,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没有“恋母情结”,马克龙干嘛娶一个可以给自己当妈妈的女人?这事,不但我们传统的中国这么想,就算是向来十分浪漫的法国,也这么看。所以,马克龙的父母,当初毫不犹豫,要把他们扼杀于摇篮。
什么是“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留给我们的遗产。弗洛伊德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男孩会对母亲发生爱恋,如果他的成长不够顺利,那么这种爱恋会保持终身。通俗地讲,就是一个男的,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喜欢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感觉,心理上不断乳,行为上服从和依恋母亲。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方便运用,我们一般根据字面意思来。“恋母”嘛,就是娶一个比自己大了好多的女人咯。所以,如果马克龙不“恋母”,谁“恋母”?
然而,一个具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据说还有以下几个特征。比如,生活中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为他人服务。再比如,在工作上,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只有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才有工作成就感。还比如,在社会中,他往往比较自卑且缺乏主见,因此难以有所建树。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龙年轻有为,在罗斯柴尔德和席埃银行任过职,主持过雀巢和辉瑞之间90亿欧元的著名交易,在政府中上过班,做过总统府副秘书长和经济部长,在2016年4月他还创立了“前进”运动……总之,他很有主见,很有担当,很有能力,和“恋母情结”的男人格格不入。
此外,“恋母情结”作为心理学初期的一个概念,就像弗洛伊德留下的很多概念一样,虽然十分抓人眼球,很炫很酷,但实际上,并不被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所佐证。
说白了,所谓“恋母情结”(包括“恋父情结”),是一种描述现象的说法,人们成长中必然要经历,在某个阶段把父亲或母亲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但那个阶段过了之后,是否留下一个心理毛病一般的“情结”,值得商讨。至少,目前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不支持这种说法。
如果连“恋母情结”都可能是子虚乌有,那么马克龙又如何去“恋母情结”?
当然,当下“恋母情结”大行其道,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大概生活之中有很多男人,宁愿被贴一个“恋母情结”的标签,也不愿意承受应有的担当。
3
既然不是“恋母情结”,马克龙和他的前高中老师、现老婆大人之间,就只会是真的爱情了。
据马克龙的朋友回忆,高中时代,马克龙早熟而富有魅力。传说中的“恋母情结”,小男生总是拜倒于熟女母性的光辉之下,而在这个故事里,布丽吉特却倾心于高中时代的马克龙,“他(马克龙)与众不同,他完全不是个少年,他跟其他的成年人的关系完全是平起平坐。”
当然,细看两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读到两个关键词,文学,才华。共同的语言,相互钦佩的才华,才是他们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
用时髦一点的话,他们同频,共振。
然而,老牛吃嫩草的画面实在太猛,连布丽吉特自己都有点接受不良,所以她原来也不打算和马克龙在一起。是马克龙的锲而不舍,比如,在迫于父母的压力转学时,马克龙就对布丽吉特说,我爱你,不管你以后做什么,我一定要娶你,才慢慢消除了她的疑虑。
“他(马克龙)一点一点卸下我的心防,渐渐地,他以耐心征服了我所有的抗拒。”
当然,热恋中的话,不代表什么,何况马克龙那时还只是个高中少年?但两人结婚时,已是2007年,也就是说,距离高中的懵懂激情,已经过去了10多年,如果不是真爱,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考验下,这一段感情不可能历久弥新。
有人说,从本质上讲,年龄相差太大的结合,无论是老夫少妇,还是老妇少夫,都是不被祝福的,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生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利于繁衍后代)。老夫少妇,似乎没有那么大阻力,但那不过是男权社会的原因而已。
如此说来,那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的结合,比起我们普通人的婚姻来,反倒更多爱情的味道。因为我们普通人,至少都带有繁衍后代的潜意识,不像人家,绝了,就不打算要孩子。
4
有的男人单身,那是由于老婆还在读幼儿园。
有的女人单身,那是由于老公还在读幼儿园。
这年头,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不要心急,该等的时候,一定要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