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锦璱
* 版权归(锦璱年华&锦璱)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之所以会想写这篇短文,起因源于本周在“有书”共读学习台湾老庄研究泰斗、淡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王邦雄著写的《老子十二讲》。虽然学习内容都是浓缩后的精华,但本宫还是从主播讲述的字里行间听出了“道”的况味。
若将这况味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自作自受”。平常生活,若有人对我们直言当前现状是“自作自受”的结果,想必铁定会毛炸。但自己平心静气去反省,却又的确如此。
从小到大,我们遵循着父母师长公认的“可道”,将适合自己的“常道”抛诸脑后,昧着真性情,做着他人眼中合乎统一标准的人,此生与想象力、创造力无缘。这难道不是“自作自受”?
我们一厢情愿将心中诸多殷切期望强加于各种与己有关的人际关系上,一旦别人没有达到预设期望,就会觉得非常受伤。这难道不是“自作自受”?
水的高贵在于“利万物而不争”。然而,人终究不是水,做不到不争不抢,便会想方设法将自己付出的善挂在嘴上、放在心上,理所应当地认为对方必须无条件全盘接受,容不得半点谢绝。这难道不是“自作自受”?
诸如此类的“自作自受”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不过需要说明一下,“自作自受”这个词其实是佛教用语,出自中国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关于“自作自受”这个佛教小故事,虽然很久以前听《冬吴同学会》的时候有听老吴(吴伯凡)提过,但还是无法确切领会深藏其中的道义与禅意。
这或许也正是为什么本宫活到奔四的年纪,依旧要吃苦受罪的原因所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自作自受”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活出我想要的人生精彩。
在此希望,诸位亲都能善待人生中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忍过的痛,既然一切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那就去“受”好了。除此之外,别去怨天尤人。因为抱怨的话讲多了,只会人嫌狗讨厌。
在本宫看来,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受”,而不是一把年纪还像个心智未开的孩子将所有事情统统“向外归因”,只会在别人身上找借口,从不去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忽略了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受悲观抱怨奴役的“瘾君子”,浑身负能量。除了蛊惑人心的妖魔鬼怪迷之喜欢,谁也不愿意靠近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