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外和朋友有约、贴一篇旧作)
嗨!你是从乡下走出的孩子么?
记得很小的时候,金秋九月、十月,在故乡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大片大片成熟的玉米,随风翻滚的稻田,繁忙快乐的农人,奔跑嬉戏的孩童……
站远了看,那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日收获图”,在一片繁忙之中,尽显乡村的静谧、祥和之美。
可是人总是那么奇怪,小时候的我,并没有觉得那春种秋收、四季分明的乡间生活有多么有趣,相反的,我非常向往城市。有一个姑奶奶住在八仙庵附近,我每年中最喜欢的时光就是和奶奶去她家小住一段时间。在童年的记忆里,她家住在高高的单元房里,附近有曲曲绕绕的胡同,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些,都是彼时的乡下孩子不能轻易看到的。
岁月的河流弯弯绕饶,静静流淌,将有些东西悄悄带走,也将有些记忆沉淀成河底的珍珠,闪闪发亮。
当我终于长大,来到了曾经向往的城市,工作、生活、成家、生子……和大多数的人一样,过着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六楼,提着东西上楼会有些累;还好阳光充足,也能吹到自然风;当然夏天很热。又因为离马路近,无可避免的会有汽车的噪音。今天还有一位朋友来我家,说听到嘀嘀的汽车声,有生活在码头旁的感觉呢。
虽然不是尽遂人意,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我并不想再迁新居,有了稳妥的生活,已经习惯,改变是需要力气的。
其实,生活了许久才知道,买房子和找老公一样,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好,已经足够。
每天走出门去,是习惯中的两点一线;同一座楼中陌生的脸庞, 想打个招呼,却怕遭遇冷漠的眼神,只好退缩;还有越来越多钢铁水泥铸成的都市森林,貌似繁华背后的坚硬、冰冷,不可接近。
这个时候,常常会思念起故乡的“老庄子”。冬暖夏凉的窑洞,宽敞的大院子,阳光下盛开的大片太阳花,还有好多树:梨、苹果、柿子、葡萄、无花果……每一个细节都会勾起无数美好的回忆,每一次思念心头都会涌起一阵阵暖流。
可这些也只能是在梦里才能相见了,老宅早已破败多年,只有一些断壁残垣了;每次回家都会去看,原来带着老公,现在带着儿子,免不了会有些伤感。
还好故乡爸爸妈妈居住的第二处宅院也不失其美好,木头门窗的平房和二层楼房,已经旧了,下大雨时屋顶会渗水,但却是独门独户的小院。院子靠墙有一口井,门外有一从郁郁葱葱常开不败的板兰,屋旁墙角有一株桃树。春天桃花探出墙头,蜜蜂嗡嗡;秋天清风明月,有月光透过窗棂撒进屋子。
现在每年暑假都会带儿子去妈妈那里小住,常常有邻家的女人端了脏衣裳来我家用井水洗衣,有一搭没一搭的拉些家常;白天时给院里接一大盆井水,晒在太阳下,傍晚时会变得很热,有阳光的味道,用来给儿子洗澡、洗衣服;屋外是我家的菜园子,爸爸精心侍弄的西红柿、黄瓜、豇豆、茄子……都生机勃勃,谁家做饭缺菜了拔两颗青菜,摘一个柿子,是无需打招呼的。
我常常想,等我将来有钱了,我要把乡下的房子翻翻新,在门外栽一排笔直的白杨,夏天会有浓浓的绿荫,有风吹起时会沙沙的响。秋天会有叶子轻轻的飘落,多么美。
这是我向往中的房子,有洁白的内墙,墨绿的窗棂,灰色的屋顶。然后,总有一天我会住到乡下自己盖的房子里去,远离尘嚣,与绿色和泥土亲近,与自然为友。
这个念头,占据在我心灵一隅,偶尔闪现出来,让我想想就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