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Word哥,你的账户余额已不足!

在之前的文章《除了朋友圈,你还活在两个圈》中我提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有两点,其一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其二就是今天的主题“情感账户”


账户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与“账户”打交道了,例如人口的账户(户口)、学籍账户等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最容易想到的是银行账户,谁身上没几张卡、几个户头是没法在江湖上行走的。

但有一类的账户是大多数人无意识的,即“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人与人之间一个虚拟的账户,其中存储的是“关系”、“面子”、“人脉”、“恩情”等等虚拟货币


场景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向你发来求助需求。

通过一次活动遇见一个资深的大牛,想要主动与他取得联系。

平日里工作上交道不多的同事,即将成为接下来某个项目上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这些情景中,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条件反射的去想“我和这个人的关系怎么样?”

所谓关系怎么样其实潜台词是在衡量:

我们俩的关系是否值得我伸出援手?

我主动去“勾搭”,会不会显得很冒失,他是否会理睬我?

我过去和他的相处,是否会成为接下来合作的障碍?我应该如何与他处理好接下来的合作关系,让关系更融洽?

当我们面对人际关系互动的时候,就是情感账户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在衡量“你与我的情感账户里面还有存款吗?”这个时候会不会响起一声“滴,你的余额已不足!”?


人际互动六种思维

情感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原理相同,都有“存”和“取”两个定义。不同的是,银行账户通过真实的现金或电子化货币进行存取动作,而情感账户则是通过人际互动的行为来进行存取。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将人际互动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划分为了六类。

1、赢输:损人利己,攀比、竞争、追求地位、权力欲。

2、输赢:损己利人,委曲求全,讨好他人。

3、双输:两败俱伤,总是嫉妒和批判别人。

4、独赢:独善其身,一心求胜,不顾他人,以自我为中心。

5、双赢:你取得利益的同时,我也获得自己的收益。

6、不交易: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咯,于是一切交易和商业协作也不会发生。

↑↑人际互动的六种思维模式

上述六种思维模式,除双赢外均会对人与人之间虚拟的情感账户造成透支。

我曾经在校园招聘的面试中会非常留意一类人,就是在履历中写满了“辩论队最佳辩手”之类信息的候选人。他们固然有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优势,但我会重点留意和考察他们是否在长期的辩论训练中养成了“我赢你输”的思维定势,如果养成,则可能会是职场发展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因为在这类“赢输”思维的人与其他人的情感账户中,我们往往看到透支现象严重。因为他人会想,你总要力压我一头,我今后就选择不交易了咯。

信用卡透支了可以有免息归还期,还上后不会计入信用报告。可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账户一旦透支,要弥补和修复的难度非常之大,按照书作者斯蒂芬·柯维的观点,情感账户的存和取有两个特点:

5:1原则:即5笔存款才能抵消1笔取款。

接收方决定原则:即对方才能决定你的行为是存款or取款,你认为是存款,但对他人而言有可能就是取款。

因此,存款须累计,透支需谨慎。

如果我们希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账户始终充盈丰沛,就需要坚持向其中存款。


存款行为


1、雪中送炭、施以援手

毫无疑问,这是最佳的存款行为之一,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率先施以援手。即使你无法提供100%的帮助,至少也要表达出你的态度和意愿。

2、信守承诺、说到做到

让他人明确的知道你是一个信守承诺、说到做到的人,给你贴上“靠谱”的标签。例如从容易做到的小事开始:约会不迟到、踩准时间表、交付质量达标的结果等等,总之,期望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

3、坚持初心、不求回报

当我们发自内心的为了他人着想,希望他人好,主动去帮助他人,那么坚持住这份初心,不求回报,功到自然成。例如投入公益。

4、用心维护、掌握尺度

从细节上注意与他人的互动,例如偶尔的走动、捎带一些小礼品(这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必特别贵重的礼物,礼轻情意重),例如相互交流/交换资讯、为对方点赞(或夸奖)、分享心得体会等等。这个过程中需注意掌握尺度,例如刚认识时互动的频率(不要成为“打扰者”)、老熟人之间互动的频率与尺度(别老死不相往来)等等。

有人概括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就是:“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我们的情感账户中有存款,大家互动起来就更充分,如果情感账户被严重透支了,意味着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甚至会走向负面。


取款行为

与存款行为对应的取款行为自然是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的。

违背承诺

不忠诚/两面三刀。

只索取,不付出。

能说会说,但从不做到。

……以及你能想到的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破坏影响的行为。


情感账户的概念就如同头脑中“红绿灯”,当我们遇到一个情景需要做出选择时,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这个行为,在我们的情感账户中是存款还是取款?”相信你会找到判断的定力。

祝大家的情感账户越来越“有钱”!

哦对,忘了说,其实点赞和打赏也是向情感账户存款的最佳方式之一!你懂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别在朋友圈里求赞”,深有同感。 之前看到一个朋友发了条朋友圈:虽然有些人群发求赞挺烦的...
    入江之鲸阅读 7,461评论 43 187
  • 晚上加班赶项目,你正忙的不可开交,突然你一个几十年都说不上话的朋友给你发了一条微信: “我参加了xxx活动,集齐x...
    习惯在左阅读 846评论 0 0
  • 前几天,某师哥推荐给我这个APP,他说可以在备考的日子里,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技能,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文字~ ……废话...
    A鲸落阅读 220评论 0 1
  • 我们知道,使用变量之前要定义,定义一个变量时必须要指明它的数据类型,什么样的数据类型赋给什么样的值。 假如我们现在...
    今晚打肉山阅读 1,025评论 0 1
  • 前段时间看了奇葩说,感触非常深,高晓松和蔡康永刚柔并济的说话之道让我深感语言的魅力,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曾经自诩...
    菠萝李子阅读 1,960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