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是爱情的两面,不可分割;爱与恨是内心一段共存的感受,此消彼长,就象一颗种子发出的两片芽瓣,血脉相连。
这里说到的恨可不是仇恨,而是心痛和遗憾,是爱而不得或得之又失的痛苦。关于爱与恨的描写,最著名的不得不提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后结尾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前面所有的文字都在为这个“恨”字做铺垫,堂堂一国之君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只能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空留遗憾,这是多大的悲哀。除了“恨”,还有什么能概括诗人对这段爱情的感伤和惋惜呢?真正替唐玄宗说出他内心的悲凉呢?
如果认为这只是白居易在说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恐怕不止于此。白居易作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早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士及第,名满天下。在唐代文人名士喜好饮酒宴游,流连青楼的风气下还能保持洁身自好,一直拖延到三十七岁的高龄才在家人催促下结婚,是因为他有一个苦恋十多年的初恋爱人湘灵,对她念念不忘,做了多方尝试想要娶湘灵为妻,最终因为母亲的门第偏见坚决反对而无奈放弃。
李白的这首《长干行》很好地描绘了白居易和湘灵的这段感情。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二人朝夕相伴,青梅竹马,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白居易与湘灵从无忧无虑的童年相伴到风华正茂的少年,从两小无猜渐渐变成相偎相恋——这是最纯真的,没有任何功利心的爱恋。
这段爱而不得、母命难违、无疾而终的恋情才是白居易此生的长恨吧!
“恨”,杜甫在《春望》这首诗中也用到了这个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杜甫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恨是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是爱与伤、痛与憾的无尽交织纠缠,是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深深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