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一次作文课,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叫《你的理想是什么》,那个时候,自己写了一遍几百字的短文,大意是,我以后想从事文字工作,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文学家,作家的真正含义。正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看书,那个时候,家里不知道从那里搞来的小人书,有《聪明的一休》,《七剑下天山》、《大刀王五》等之类的连环画,我不知疲倦的一口气阅读完,也是那个时候,爱上了阅读。记得每次去乡下的镇上赶集,喜欢去新华书店购买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这也是每次例行赶集的最盼望的一件美事。
后来,自己在念书的过程中,渐渐找书读了。直到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自己才有机会去图书馆借书读,也是那个时候自己才算“博览群书”,如饥似渴的寻找“精神粮食”。自己对读书没有什么挑剔,一般比较喜欢历史,文学,地理,军事,哲学、人物传记等书籍,在几年的大学生涯,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了,以至于“荒芜”了自己的本专业课程。
走上工作岗位,自己有钱买书看了,对喜欢的书籍以前没有机会看的,都尽情的去看了,住的地方书房,床头都摆满了书籍,每次搬家都跟孔夫子搬家一样,尽是书。很多时候,自己读书,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现实目的,就是感觉读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充实感,灵魂的洗礼。而现实环境中,由于生存的压力,也不得不放弃一些时间,为吃饭问题而奋斗,读书对于上班族来说,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利用零星的时间,周末的时间,出差到外地,坐在火车上看书,遇到节假日,去所在的城市图书馆借阅书籍来读,在工作的几年中,自己渐渐读过很多自己想读的书籍。
很多时候,读书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读的书多而沾沾自喜,也不是为了让自己多读书,比别人思想境界更高人一等的感觉,很多时候,读书的最大喜悦是,当你看到一部电视或电影,尤其是历史剧或文学改编的剧情发展的走向,自己突然觉得很熟悉,通过硬屏的方式更直观的了解书中的人物和剧情。看的角度就有区别了;当自己跟客户或者好友探讨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方面的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内存立刻激活起来,也变得侃侃而谈了;当别人请教你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刚好自己看过这方面的内容,给人及时的解答疑惑,自己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阅读,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如今,生活在这浮躁的社会,追求功名利禄的环境下,读书,更能体会到那种心灵的宁静,看待事物的冷静。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都把读书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全世界,爱读书的国民很多,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跟读书传统有很大关系,阅读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可以让人变得视野的开阔。
最高的境界,就是通过读书体会出来的哲理,指导现实生活,通过写作呈现出来,有益于芸芸大众,那就是读书转化为最大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