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徐在敬老院
老徐是在做过脑血管手术后,来到养老院的。他刚来到养老院的时候,内心是没有什么希望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来等死。他的心情也不难理解:他身边很多和他关系很好的朋友都已经去世了,他术后行动一直不便,走路是一步步挪着走,来到全是上了年纪的人,想到年轻时的辉煌,再看看现在自己正常走路都是个问题。
这放到谁人身上,都是很难接受的。有人甚至就会一直消沉,在敬老院等死了。但老徐就是老徐,在敬老院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想到自己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写剧本。不能就在这里等死。于是他就在空闲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了构思剧本上。
老徐在敬老院是最受志愿者们欢迎的老人之一。他有故事,愿意分享,虽然病愈还需要疗养,但仍然有一腔热血要写剧本:讲述他的父亲,讲述敬老院制度,讲述北魏孝文帝。
- 从老徐身上得到的启示
什么是青春
这让我想起了塞缪尔的《青春》,以前我只是认可这首诗中传递的价值观。现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我的年前:一位耊耄老人,为着自己的梦想,在病床上疗养时,仍在构思自己的作品。这个时候,他体验到的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身体的状态。他,是青春的。相比之下,我们很多青年的精神状态,已经老了。
这个结论一方面给我刺激,让我反省;另一方面让我从以前的另一个消极的想法中解脱了出来:
人在少年时,有着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但因为不懂事,很多时间都浪费掉了。到了年老,有了经历,却气血衰微,时日无多。
这个过程是人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做不同的事情。获得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并不是说跳街舞就没有写书有价值。只要不受羁绊,充分地活出自我就行。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不是等到年老了想到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因为这个时候还有机会做。而是,想到了一些事情还没有做,但是却永远没有
对一个"人"的思考——不要和别人比较
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是他所经历的事情(自己他对这些事情的理解)的总和。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经历另外一个人的世界,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一个人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老徐之所以成为老徐,是因为老徐生在了特定的家庭,有着特殊的父亲,经历了特殊的事情。这些东西对他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的过程中受到的刺激的多样性,决定了他智力发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