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几天都在学习陈氏家风,这也让我受益非常。
他们的典型事件有这样,有一次有客人来拜访陈太丘,而元芳和季芳他们在做饭,但是因为非常的好学,听陈太秋与客人议论,学习的时候听得过于入迷,而饭就煮成了粥。但是他们的父亲知道他们是因为把饭做成粥,他们的爸爸就原谅了他们。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比吃肯定是学习最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元芳和这一方的好学和陈太丘的平静。还有一次因为百姓穷苦,陈太邱家来了盗贼,而他看见盗贼以后并没有大声喧闹,而是把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叫过来教育他们,想试图用言辞来把上面的盗贼感化。果然这个盗贼可能因为有害臊,也可能他是真正的被感化了,他自己从屋梁上掉了下来,扣头归罪。这就让我们看出了陈太丘遇事冷静,而且做事从来不用“手”。从这些事情上让我们看出了陈氏他们家的道德高尚。
对于陈氏家风我们都知道他们非常的道德高尚,但是他们就是这样往上数三辈儿就是这样的吗?有道德了吗?当然不是,陈太丘小时候家境贫穷,所以他便自己努力当上了官,靠自己的行为来影响自家的世风,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己努力才创造的陈氏家风。所以说这样道德高尚的家风并不是说谁天生都可以有的,如果你的家里一直的家风都很好,那么你就需要维持下去,把它发扬光大。可是如果家里面的家风不太好,那么你就要自己把它扩大自己,改良家里的家风。而不是说觉得自己家风不好,就这样败坏下去。
有一次陈元芳的父亲去世了,他因为过度悲哀,而变得骨瘦如柴,可是他做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很很符合的,很符合当时的世风。可能是因为他的妈妈非常的可怜他,于是便拿出了锦背为他盖上。就因为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而违背了当时的世风,被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郭林宗看见了。于是他便指责陈元芳非常的不孝,就因为孤林中的一句话,打陈元芳这件事情以后,几百天都没有人来光顾他们的府中。
就从这样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世风非常的僵化,非常的教条。而且非常注重外在的所作所为的一些事情。就像郭林宗,陈元芳他过度的悲伤,悲伤到骨瘦如柴,但是因为他的妈妈犯下了过失,而这郭林宗却不问好歹直接判了他不孝的罪名。这既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世风信奉儒教注重孝,也证明了郭林宗他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且在郭林宗去世的时候,来为他送葬的就达到了上千人。
现在我们家的家风还相对比较好一些,不会像所谓的那种黄鼠狼的孩子会打洞倒不至于,现在可能正好处于陈氏家风与最低层的中间这一部分。现在我们就是如果有错误就及时改用一些事情来告诫我,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并不会像城市家风呢,因为我觉得城市家风好像限制不住我,因为我好动。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可能我的妈妈管的还是稍微有一点松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稍微再严一些,然后再把我们平常所说话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改变。现在的世风可能是以平等来衡量的,但是只不过是在有些时候会有不平等的事情出现。我觉得现在我可以靠我自己来改变自己的家风,让自己在家方便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