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在寻找的时候,如华智仁波切所说,你应该像只饥饿的牦牛,精进 不懈、满怀渴望,另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同 样,我们也必须批判性地看待批判性思维。所以,从愚昧状态开始,你 需要变得聪明起来,而最终也得摆脱聪明本身。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所有教派的优点都融合进我们的学习和修 行中?或者说,有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实际上,没有必要融合它们。佛教方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一个路径都是完整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外修声闻、内修大乘、密修金刚乘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窍诀。
我们应该期待和上师之间建立起怎样的关系?或者我们压根不应该有任何期待?学会不去期待是一条非常非常深奥的道路,特别是对上师。但是一个人的期待可以被祈祷和发愿所替代——希望上师永远不要把我们孤单地留在轮回的荒漠里,因为我们都是盲人,荒漠里没有清晰的路,我们也没有指南针或者地图一类的装备。依靠上师的引导,对此发愿并祈祷,这不一定是期待。期待指的是我们为上师做事,然后希望他也为我们做些什么作为回报。佛教经典中建议我们努力记住,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这样的信息非常重要,却很难记住,因为当我们和上师在一起时,我们总是忘记这些建议,我们最终总是顺着习性,把上师看成自己的同伴,看成与自己同等身份的人。一个人应该把上师看作导师和教练。与此同时,把上师看作家人也很重要,在某些情况下,这也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