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地方隔音效果有点差,听着旁边房间的说话声很清楚呢。我是个夜猫子,一般没个十二点是睡不着的,可是隔壁的人家比我睡的还晚呢。
隔壁住着祖孙三人,两个老人是环卫工人,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有一次门没有关,看着他跑过去,笑的很开心呢,可也是唯一的一次呢。晚上我一般喜欢看会书,可是从他们搬过来之后我却是看不进去了,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就听见隔壁的阿姨教小孩子算术、拼音,错了就是各种骂:“这都不会,你这么笨,上课又没用心......”我学不来那种语气,但不知道为什么心中会有一股气,为了这个陌生的小朋友,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好几次晚上12点多,我刚睡下就被隔壁的哭声给吵醒了,孩子哭着说:“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我是不知道孩子到底范了什么错,现在又是再受着怎样的惩罚,或许真的是他错了,可他不就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么,什么样的错误值得他这样的哭呢?
我是农村的,小时候父母都出门打工,我跟我哥都是留守儿童,可养到现在也没有养歪,那时候也没谁逼着我每天学那么晚,初中之前我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呢,可我现在不还是考了个大学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老一辈的思想我能理解,却不支持他们的做法。在我看来,初中之间你让孩子去学习,靠分数来衡量其所学没有任何意义,幼儿园、小学能学个什么东西,说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别说笑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么?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成绩高父母会高兴、父母会给他奖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太多的意义,这种学习只是填鸭式的学习。此外,这种强迫的高强度的学习占用了孩子们大量的玩耍时间和休息时间(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12点还不睡,连最基本的8个小时睡眠都没有,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有很大影响),还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就是这个年龄段开始慢慢的养成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自闭、沉默、叛逆等不好的性格。
我曾经教过孩子们搭建积木,说真的,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演讲能力、性格.......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的,这之间的差距与家长的教育方式难道不无关系么?要知道孩子在学校都是一样的学习的,一天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跟父母相关的。曾在路上碰见一位母亲接孩子过马路,有红绿灯的时候都会问孩子该不该过,或许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但是这种言传身教不是最好的么,耽误的哪一点回家时间绝对值得的。还有会和孩子讨论读过的什么什么书(故事书),与孩子比较:“我昨天读了什么什么,你呢,你没我厉害呢.......”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可以有很多种的,仅仅只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让两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的,我有切身的体会。而如果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伙伴,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真的有很大的帮助的。此外,对于孩子的空闲时间,不要再加各种学习负担,让他们的身心放空,玩也好,学些自己喜欢的技能都很好,只是不要课外辅导就好。
其实现在在农村,父母大部分都出门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照顾孩子,而爷爷奶奶的思想都已经固化,这样只能说孩子能每天不饿着,对孩子的成长真心不是太好(就像我隔壁的那家孩子),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确实存在的,就是从这一点点出来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占有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如果有父母能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考虑下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只是结果是否如家长所期望的呢?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愿天下的所有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