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得长也没有意义?
又到了年终,我们来思考一下关于时间的问题。
很多文章告诉我们,每天要运动半小时,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出现疑问:半小时的运动是否真的能确定地延长我们半小时寿命? 如果不能延长半小时以上,我们还要不要运动?
在网上,并没有严谨的研究数据支持或否定这个延长寿命的推论,如果再算上为运动准备的时间,找运动场地的时间,运动后喘气休息的时间,这些加起来甚至可能超过 1 个小时。
如果我每天能利用这个运动的时间来看书、思考、娱乐或者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寿命可能没有每天运动的人长,但是节省下来的运动时间,也充分享受了自己的人生。
依据同样的推理,如果我们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如果生命不能延长一个小时以上,那么这多睡的一个小时是不是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希望能发明长生不老药,而我总在幻想,如果有人发明一种药,让人可以瞬间恢复体力而省去睡觉的时间,那么人们只要活到 80 岁,就相当于当前活到 100 岁以上。如果还有人发明一种药丸,吃下去就可以保障身体各种营养,那么我们可以再省去 3 餐做饭、吃饭的时间,相当于我们又多活了 7-8 年时间。
人生,似乎并不在于活得多长,而在于活得是否有意义。
02 做一件事情花多少时间准备才合适?
高中生花了 3 年的时间去刷题,就是为了高考那一刻的分数,而且结果还是个未知数,那么这 3 年的刷题时间是否值得花?
还有运动员,把青春的时光花在枯燥的训练上,但是奥运冠军只有 1 个,他们的青春是否浪费了?
有人潜心研究一个难题几十年,最终获得成就,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则有更多的人潜心研究几十年,什么结果也没有,他们的研究是否没有意义?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男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追求一个女性,最终也就为了那几秒的时间,那么花时间追求女性是否也没有意义?
时间总是经不起推敲,这里有太多的疑问,这一生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但是只有一个短暂的快乐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能否达成还是未知数,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对我们还有意义?
03 关于终局思维
我发现有个方法就叫做“终局思维”,可以拿来思考我们的时间。
我们经常被眼前的事物牵着鼻子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有人可以花几个小时在网上货比三家,为了那么几十元的差价,但是面对人生重大的投资或决策,却有可能仅在几秒钟内就草率决定。
这里的原因在于:眼前的各种事物,都是人生的局部,而时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以一个整体的概念去应对一个局部的概念,必然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我们的时间管理就容易陷入混乱。
终局思维告诉我们,要站在人生的终局出发思考问题,假设回到人生还剩下最后的一个月,你还想做的那些事情,或者假设自己已经离开人世,希望别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就是你的终极追求。
不一定是人生,在一个长期项目,一个人生的 5 年计划,我们也可以分阶段采用这样的终局思维模式来思考,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当我们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内心就可以有一杆秤,随时评估那些日常的局部事物与终局的关联,例如我们网上购物找到了一个打折的商家便宜了100元,对十年后我们目标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具体的局部事物上值得花多少时间,就有一个度。
04 区分“必要”、“想要”和“重要”的事情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衡量具体事物和终局的关系呢?这里又有一个技巧,就是要区分“必要”、“想要”和“重要”:
必要的事情,是维持我们身体所必备的,例如睡眠、运动、吃饭等。
想要的事情,是维持我们感官、情绪所需要的,例如兴趣、爱好、玩、性等。
而重要的事情,是维持我们灵魂中的意义,例如获得价值认同、攻破难题等。
这正好对应于心理学中提到的“身-心-灵”三个层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具体事物加以区分,例如我们工作到底是必要、想要还是重要? 这就要做如下这样的具体分析:
如果我们失去这个工作,就无法支撑基本生活,那么你的工作与“身”的关系更紧密,是“必要”的,那么无论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你都要做。
如果我们的工作主要已经不是为了吃饭,而更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这个工作就与“灵”的关系更紧密,是我们实现人生意义中“重要”的事情。
当然,也可能有少数情况,就是你单纯地喜欢这个工作,是你的爱好,那么这个工作就与“心”的关系更紧密,满足当下的兴趣。
05 基于身-心-灵的时间管理模型
那么,是不是“必要”的优先级一定大于“想要”和“重要”?我认为,在这里区分必要、想要和重要,不是为了区分它们的优先级,而是区分它们的性质。
我们努力的方向有 3 个原则,就是:尽快跨越或者完成“必要”的事情,掌控“想要”的事情,而把时间重心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必要”的事情是必须要投入时间的,但“必要”的事情缺乏意义,需要尽快做到超越,例如运动健身,如果你通过运动获得了更长的寿命,那么这多活的几年干什么呢? 如果还是拿来运动,这就胡扯了,因为“必要”的事情虽然不可或缺,但是并不产生意义。
“想要”的事情,更多的是满足我们的感官和情绪,人生有了“想要”的事情,我们生命也才更加精彩,但是“想要”的事情虽然能满足我们的情绪体验,但是不能持久,而且情绪体验会升级,下次要达到同样的情绪体验,往往还需要更多的程度和剂量,这就是上瘾,所以对“想要”的事情,我们需要控制,否则它会成为时间的黑洞,吸走一切的时间。
“重要”事情真正与“终局”相关,我们应不惜时间地投入,我们不需要过于担心它们的结果,因为过程既是意义,我们都是平凡人,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一件事情努力过、付出过,这就是意义,至于结果,只是意义的副产品,所以如果那把剑是你的终极目标,那么花十年来磨,你不会后悔,相对于磨成剑,磨的过程既是意义。
当然,还可以有一种更高效的时间管理机制,就是“时间折叠”,即从一件事情,找到“必要”、“想要”、“重要”的因素,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满足三层需要,你的生命效率是不是更高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