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爱唠叨,孩子跟妈妈说:“妈妈,你总是嫌我不爱学习,还说邻居的孩子比我爱学习。你为什么总是把我和别人比来比去的?你为什么不和邻居孩子的妈妈比一比呢?”
听了孩子的话,妈妈哑口无言了。
是啊,你为什么不和邻居孩子的妈妈比一比呢?
我觉得孩子的话非常好,应该值得我们反思。孩子虽小,说不出理由,可孩子的反问话里是有话的,咱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孩子的问题。
视角01
不要总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要比也是比优点,不要比缺点。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个性心里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三部分:能力、气质、性格。
其中,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独特结合的个体差异性;而性格则更是鲜明地显示着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从上面这段解释我们可以想到: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是客观的,是生来具有的,没有可比性,因为他在一个方面有特点,就一定会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出弱点。如果拿着一个人的弱点和另一个人的优点做比较肯定是很伤人的。它肯定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可是很多家长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我们想一想孩子们能愿意吗?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每一个人不喜欢被别人批评,可都喜欢被表扬,因为表扬是都自己优点的认可。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夸张的描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
这种做法是鼓励孩子对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不要总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要比也是比优点,不要比缺点。
视角02
我们再来反思另一个问题:
我们不能拿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反之,如果我们拿家长们做个比较你愿意吗?
同样的道理:如果拿家长的缺点和另一个家长的优点去做比较,同样是不可取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都是有差异的,这个家长这方面有缺陷,在其他方面也许有优势。
家长和家长做比较不是不可以,要做比较就要换一个角度:比较家长的优点,相互比较,共同提高,让孩子们受益。例如,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先进经验,大家就可以一边比较自己的做法,一边学习和改进,让自己向有经验的家长学习,这才是正能量,你同意吗?
总之,认真分析孩子的问题,本着多鼓励、少唠叨的、平心静气的原则处理孩子的问题,是可取的,毕竟我们是教育者,肩负着教育孩子的大任。家长之间应该经常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