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会有退休金吗?

【原创】

刚上班不久,苏轼就想着要退休,只是心里一直有个“致君尧舜”的责任感,促使他对朝廷诚诚恳恳,对百姓兢兢业业。

东坡日历|今天也是想要退休的一天。2025年1月9日,周四,甲辰龙年,农历十二月初十

写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第二年,苏轼就想退休了,可惜啊——与苏轼共度这几个中秋

党争的激烈,又令他屡屡萌生退意,实在不行,离开京城的是非之地,到地方上去干点实事也行。

但往往,连这样的机会也不可得。

乌台诗案虽然没有浇灭他为国为民的热忱,却让他能敏感到载浮载沉的命运。

只可惜,这敏感也无法让他自救。

58岁这年的今天,他再次提交了想平调到越州为官的申请。

乞越州札子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七月廿四,河南开封,时年58岁

臣自去岁蒙恩召还,即时奏乞越州。盖为臣从仕以来,三任浙中,粗知土俗所宜,易于为政。又以老病日加,切于归休,旧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久荒不治,欲因赴任,到彼少加完葺,以为归计。越虽僻陋,在臣安便。及近者蒙恩知定州,虽宠眷隆异,而自早衰多难,心力疲耗,实非所堪。但以求州得州,若便辞免,是有拣择,所以勉强拜命。今复念,定虽重镇,了无边警,事权雄重,禄赐优厚。若辞定乞越,于义无嫌。伏望圣慈察臣至情,特赐改差臣越州一次。则公私皆便,臣不胜幸甚。取进止。

申请的理由,他自认为很充分:

1、自己曾三次在浙中任职,熟悉环境。

2、年老多病,希望能早日退休。

3、自己在常州略有薄田,希望能就近打理,为退休生活做准备。

4、现在蒙恩被派往边防重镇定州,但定州目前并无战事,因此请求调到偏僻落后的越州,并不是挑肥拣瘦。

而事实是,当时高太后病重,哲宗即将亲政,苏轼所在的旧党人人自危,预感变天在即。

苏轼这份申请的重点,是说自己在常州“旧有薄田,久荒不治”,希望能“少加完葺,以为归计”。

从人之常情来看,这点很重要。

昨天说了,北宋官员退休后能拿到在职时50%-100%的退休金,但前提是官员必须有清名和有功劳,如果有赃犯或者遭贬谪,就没有退休工资。御史台每年都会检查,如有不合格,立马取消退休金。

北宋官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苏轼是被贬谪过的人,自然希望能安全退休,只可惜到退休年龄还差12年,必须在经济上为自己打算,早年置办的那点田产,才是最靠得住的养老保险。

可惜他的请求并未获得批准,苏轼还是去了定州,几个月后,哲宗亲政、新党复起,他果然成为首批被打击对象,开启了一路向南的贬谪之路。

【东坡日历】2025年9月15日,周一,乙巳蛇年,农历七月廿四

28岁,是日,以久不雨,出祷磻溪。宿虢县(陕西宝鸡)。轼。宋仁宗嘉祐(1063)八年七月廿四。

53岁,是日,在开封,撰《抚问秦凤路臣僚口宣》。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七月廿四,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5岁,是日,在钱塘(浙江杭州)、两浙转运判官张璹(全翁)罢。余与程之邵(懿叔)

简及之。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七月廿四,时任杭州知州。

58岁,是日,在开封,乞改知越州。盖从仕以来,三任浙中,粗知土俗所宜,易于为政。又以老病日加,切于归休,旧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久荒不治,欲因赴任,到彼少加完葺,以为归计。然不允。轼。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七月廿四,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