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我原先一直以为是一部科普读物,讲故事,通过故事来学习经济学,插图很多,想给孩子买一本看,但是孩子还小,没花过钱,应该是还没有吧货币和万物联系起来,就放下了。
后来发现,孩子是没法花钱了——我小时候,老爸老妈给张花花绿绿的纸,可以帮他们去买烟、买盐、买早点,还有,走半路弄丢了,回来从新要的时候;现在,我在生活中都好长时间没用过现金了,孩子也只知道、手机扫一扫了,这本书也就更推后了。
直到前两天,有个阅读网站登陆后赠电子书,我才挑选了这本,因为插图很多,很快也就读完了,我觉得这个故事,叫小岛经济史更好,并且期待它的下一版,原因同上,将要和社会连接的这一代已经很难和现金有认同感了。
我认为叫小岛经济学史更合适,因为这本书在叙述故事方面更贴近现实,但并没有符合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致说明了两个经济学问题
1、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超发,解决办法就是让经济自然衰退,而不是继续狂印钞票,刺激经济继续增长。
2、想要贷款,就必须先有储蓄,储蓄不够就放贷的话,也许短期之内可行,长远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持续的。
我只能说书中解决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也不能算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好像打牌要输了,干脆掀桌算了,从头来吧,从头来又怎么样,还是这样,而且有这样的先例,下次掀桌的人就不一定是你了,肯定比这次早,就是红苹果、绿苹果、小苹果、最后没苹果。
门锁着,你(ˇ?ˇ) 想~进去,看着锁是没用的,钥匙又不在锁上,不要盯着锁孔找钥匙,好吧,研究从哪个方向打烂门锁也是方法。
解决办法,绝对不是休克疗法,绝对不是重新来过,这里边有一种“势”在,可以说重来多少次,结果仍会变成今天这样,这就是无奈,只能说当时有选择权利的人,做了他们认为最有利的选择,屁股决定脑袋,小时候刚听到时觉得是贬义,现在大多时是无奈。开锁的钥匙绝对不在锁上,在的话,锁就等于没锁。
当按常规思维,直觉思维,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参见《穷查理宝典》吧,从中学习学习跨学科攻击。
1. 传统的专业主义
只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解决该领域的问题,认为必须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地钻研,获得专业度,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比如,律师要钻研法律条款、医生要精通医学知识、老师要掌握教育学等才能解决问题。
2. 跨学科攻击
跨学科的攻击,不是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来解决,而是所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都应当拿来运用,不一定局限在某一个专业领域。
中国的认知情况和美国不同,这和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关,他们习惯了增发钞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尽管吹起了一个个随时要爆炸的气球,在没爆之前,他们是快乐的;我们习惯了用经济发展来解决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劳动来解决问题,只要经济发展,只要还能劳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能说谁的气球也不少,爆之前,没有一定正确的解决方法,爆之后,没有一定正确的解决方法,只能说发现了一条错误的方法。
我们是最乐观的,电子支付已经不可逆转,竟然没有怕政府超发货币,大幅贬值的,相信政府;老美也真不怕超发,美国人民知道超发也是发向外国的,是去掠夺别国财富的方法;欧洲就拧了,他们不相信电子支付,怕超发、贬值啊,可是欧盟已经在量化宽松上不容易回头了啊,英国脱欧这只黑天鹅起飞的好吗,也许;日本最淡然,享受衰退。
各有各的解决方法,解决不了就会出现掀桌子的。拿破仑后,欧洲和平了百年,百年后就是两次战争。
掀桌子是最简单的方法,现代人还是找些复杂的吧,比如去月球,或者去外太空捉几个资源丰富的小行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