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听年长一些的前辈老人们说,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大部分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体会不大,知道和体会到总是隔着一道鸿沟,需要生活经历来填补。
最近在追剧,看《人民的名义》。这部2017年的高分剧,在眼下武汉因疫情形势任命变动的特殊时期,似乎特别有感触。每个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做事说话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件事情处理得好差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电视里陈岩石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只有共产党员才能背炸药包,他们为了入党争取这个权利,虚报两岁在战役前一天宣誓入党,最后一个排16个战士,牺牲9人,负伤7人完成任务。因为当年虚报两岁导致后来没能享受到本应该享受到的省级干部待遇,陈岩石说他一点都不后悔,同时参战的同志们大部分都牺牲了,年龄小的才15岁,入党才一天,他当初虚报两岁是为了争取背炸药包的资格,根本没想过自己会活着回来,还能活到现在,活得这么好,他已经很知足了。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去年我们70周年大庆。媒体报道了一些老兵的故事,很多功勋战士,到弥留之际,家人才发现他曾经拿过一等功,拿过各种荣誉,是维护和平的勇士。很多人采访他们问为什么从未提及这些荣誉,有一个老兵的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一起参加战斗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活下来了,活到了今天,他还有什么资格去向别人炫耀这些东西。一句话说得老泪纵横,让人忍不住流泪。
大多数的我们,都出生在和平年代,哪怕儿时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我们是无法跟他们见过刀剪剑影的人比的,他们当年所承受的苦难才是真的苦。说起年纪,多少上战场的人都是十几二十岁的人,都说乱世出英雄,从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来看,他们当年都还是孩子呢,就想着保家卫国,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谁没有挨过穷,吃不饱穿不暖,还到处战乱,没有法纪,整个时代都是乱哄哄的。跟他们一比,我们真的太幸福了。没有他们当年前仆后继的牺牲和流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和丰衣足食?
然而,当社会安定,衣食无忧的今天,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大,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自私。我以前很明白我外公为什么每天都念叨毛泽东,这一年多特别有体会,我爷爷也一样,去世的时候整理他的遗物,那本小小的《毛泽东思想》我永远忘不了。对他们来说,能让他们安定地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更有老兵在看到国庆大典的时候,忍不住嚎啕大哭,哭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眼前这一片天地,不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畅想的未来吗?不就是他们当初奢望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吗?他当年牺牲了这么多人,付出了那么沉痛的代价,大部分人终究都没能亲眼所见,让这些一起经历过的人还能活着看到这番景象,所有的语言都在这一声嚎啕中显得苍白无力。
如今,我们衣食无忧,整个社会风气反而少了一些责任和担当。也许是父辈也是一路苦过来的,到了孩子身上,大多都不希望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在孩子身上重演,在衣食住行方便尽量给予最好的,这反而演化成溺爱。现在十几岁的人,在这个社会眼里都是孩子,大多是不懂事的孩子,需要父母保护。甚至二三十岁,也不见得能扛事儿,不让父母操心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吧,以前哪儿会想这些啊,家里条件也不差,什么压力都没有,整天沉浸在幻想中做梦,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甚至还会以时代的不同和代沟为借口叛逆,现在想想真的视野窄见识短,自以为是,虚度年华,浪费青春。本应该拼命奔跑的年纪,却沉浸在温室里享福,到了现在,抬头发现,遇到大事的时候,在别人都能守护一方,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出力的时候,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以前从未想过我想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一路随波逐流,被动前进。如今,出发点和思考的角度不一样了,也许还是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内在驱动力不一样,以前觉得特别难的现在想来都不算什么。我一直相信,存在即合理,每个工种每一个职业存在就会有它的价值。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选择一个方向,然后在这个位置上精益求精,做好自己的本职,让自己最大价值化,就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这个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