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了妈,所以变得越来越“好学”。汉字学一点,思维学一点,父母课堂去报个名,数学重新看一点,得到订好些专栏,另外海文颖的浩途也凑去听和感受……十年了吧,讲座听过不少,理念也听了学了不少,跟着操作的也做得很卖力。可是渐渐发现一个问题,我听来的,我照着操作的,有的干脆一点用也不起,有的起一段时间作用,有的好像记得了也用着但还是会慢慢淡忘,让我又回到原来的轨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去农场种地,有需要播下种子等着慢慢发芽的,也有需要嫁接的。之前的苹果梨,就是苹果枝嫁接到梨树上,长着长着就长成了既有苹果又有梨特色的果子。就连西瓜和西瓜之间也有嫁接的,原藤瓜和嫁接瓜。嫁接瓜要能长成,需要先适应主藤存活下来,再慢慢融入主藤体系,然后才能结出大大的西瓜来,同个品种的植物尚且需要这样的适应期,更何况是人类世界呢?别人的思路,别人的观点,真的可以不经嫁接适应过程,就马上变成自己的了吗? 我之所以不能真的学到,是因为我们原本的思路和推理过程就不同,虽然有拿到别人最后种出来的种子,可是因为种植过程中细节操作的千差万别,最终我把橘子种成了枳。别人的橘子种子,我真的能照搬着种出和他完全相同的样子吗?怎么也不可能啊!所以,尽管我照着他的样子,依葫芦画瓢,终究还是会画虎不成反为猫。
那我去辛辛苦苦上这些课,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呢?又应该注重什么呢?慢慢地,我觉得所有的讲座,终究应该做的是帮助我修正我的概念和概念边界吧。各路大咖的讲座,听下来,他们优秀都是因为有自己的概念系统,有自己的推理思路。他们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概念,知道自己的推理,对自己足够清晰,然后得出一个清晰的我们没有找到漏洞的结论。一念一世界,世界的根基就是那些根植于心的底层概念系统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吧。这些概念和关联是别人无法习得和摸清楚的,怪不得曾经有人听到说:即使把自己的观念告诉别人,后来也发现别人就是抄也抄不下来。我慢慢地理解这句话了。所以,其实最紧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统和关联,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我的脑海里应该只有通过检视的自己的概念。看起来也是需要对头脑做个断舍离了,看看哪些是自己的观念,哪些是听来的观念,这些观念来自哪里,我应该舍弃或是保留吗?我的推理思路是什么?自我觉知的道路漫长而遥远,还需要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