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绝不能寄希望于孩子的自觉,寄希望于学校。
有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举重若轻。
但是反过来,我认为要带好一个孩子,必须像带领一个团队一般尽心尽力。举轻若重。
理由很简单: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自尊心……包括良善、天赋,都是保护出来的。成长的环境是由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辈、爷爷营造,过于宠溺、过于严苛都会导致心理畸形。稍有不慎,天性中美好的事物就被破坏了,失去了灵气。
所以作为2岁孩子的父亲,我有责任管理好整个团队——我自己、老婆、和我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比如我们发现儿子经常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都不睡觉,骨碌一下,从床上爬起来玩玩具,光着脚到处跑。大人很辛苦,小孩子也容易感冒。后来和母亲沟通了很多次:
1,午睡时间要控制好,睡早点,不要睡太久。母亲有时候让孩子从两点钟睡到晚上6点,结果吃完晚饭孩子几乎可以兴奋到第二天……最合适的睡眠时间也许应该是一点半到三点。
2,白天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晒太阳。运动让孩子身体得到锻炼,有一些疲惫感,晚上容易困;晒太阳会形成褪黑素,促进睡眠。争取让他晚上10点规律性地睡觉。
3,晚上大人要养成10点左右早睡的习惯。有时候老婆睡很晚亮着灯做事情、聊天,小孩子便以为还是玩的时候,从奶奶房里跑过来和我们做游戏。
所以你看,即便是睡觉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管好的。必须所有人共同营造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带着孩子找到最好的状态。
很多人以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给他报很多的班,学英语,学乐器学舞蹈。其实这是在提前透支孩子的智力。赢在起跑线上,真正的含义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要超过学校教育。
孩子一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家庭教育已经可以开始了。
上文提到,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好好的保护、扩充。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干扰”:
1,绝大多数时候,小孩子的调皮捣蛋都可以用正面的表扬、鼓励来解决,而不是打骂。
2,儿子之前常常尿尿不提前说,憋不住了就尿裤子,一次又一次挨奶奶骂。后来想明白了,或许正是因为尿尿在身上会挨骂,从此他每次尿尿都觉得可能会挨骂,要躲着大人。所以我们不再骂他,而是鼓励他、给他点赞、鼓掌,只要提前说了都表扬他,后来果然很少尿身上。
3,感冒咳嗽难免要吃药。之前3个人捉住手脚灌药才能喝掉一点,否则怎么哄怎么劝都没用。后来也是用夸张的表扬来鼓励他一口气把药喝完。
谁都不是一开始就会做父母。
边做边学,不断成长,这样对孩子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