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开自己的项目管理工具,准备整理当日事项时,发现有一个遗留了很久的任务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为没有办法区分这个任务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所以就翻看了其他的内容,存在同样的问题,一句话描述下来,不知道说的是问题还是期待,这样的结论就是我们在理解内容本身上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所以整理了一下bug,需求,建议输出的模板,当然核心目的是提效和降本。
bug的输出模板:
问题描述:首先要描述出来具体的bug内容,最好有相关的页面和操作的逻辑
严重程度:描述问题的严重程度,便于相关人员去安排处理的优先等级
内容还原:如果正常的操作,应然的状态是什么。
计划解决时间:即根据紧急程度,输出期待该bug解决的时间。
需求的输出模板:
需求描述:对需求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
需求背景:即需求产生的原因和提出的出发点是什么
目标用户:需求面向的目标用户是谁
业务价值:需求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产生什么业务价值,最好是可量化的价值
业务场景:对用户应用的业务场景进行描述,以确定场景为个性化的场景需求还是共性的场景需求
计划上线时间:期待的上线时间
建议的输出模板:
建议内容:具体输出建议的内容,最好可以对建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
建议原因:对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进行描述,增强0对建议可行性的识别。
预计效果:如果建议被采纳,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不良后果预测:不好的后果会有哪些,以及影响会有多大。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个团队都按照这套标准去执行,可能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减少很多的内卷和内耗。不过理想和期待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