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去思考。对问题的更稳妥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可能我们中国人都很谨言慎行,想着什么事情,都要想的特别的仔细、特别的细致再去行动,觉得这样可以万无一失。然而我们真的有思考的特别完善的时候吗?可能什么时候都达不到。而在这个断去思索的过程中,你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更多的去放大很多倍,对于这些问题的应对能力却没有增加,就会让自己产生畏难的情绪,慢慢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焦点是一个行动派!想得差不多了,就去做。不要想着要考虑的特别的完美!我们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完善永远在路上!”也就是说,当我们一边行动、一边完善,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而不至于在迷茫中失去斗志,在反复的琢磨中消耗精力,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和勇气!
就像我一直在思考办《父母智慧课堂》,然而2年前的挫折,一直在我内心纠结,让我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一直担心将要遇到的种种的困难、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担心……时间就在这种,想要做又不敢做中纠结和流失。内心也在不断的斗争和煎熬。终于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发布了我要招生的消息,而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在积极支持和帮助。不去想以后会怎么怎么样,只是想我就想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我的梦想和追求,无论它的结果如何,至少我敢去做了,至少我在路上,至少会让我的理论和讲课的经验,在不断的讲课中更多的积累,至少我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现在《父母智慧课堂》已经进行到了第九期,我和各位小伙伴们也都在这个团队里,自身的成长更加的完善,焦点的功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讲课的能力也更多的提高!而且大家,也都从抱团成长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温暖和支持!难怪刘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行动可以带来感悟,而感悟却带不来行动。“不知道怎么动动就知道了!行动行动还是行动!想得差不多了,就去做吧!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你,感谢一直在行动中的你!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