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我觉得作者用“有毒”这样的词来形容不靠谱的父母简直是太贴切了。
前面说过,父母也非完人,所有的父母都难免偶有不足之处。作者也认为能够满足孩子所有感情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向孩子发发脾气也是正常现象。只要他们平时给与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原谅他们偶尔的怒气的。
有毒父母描述的是这样一类父母: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持续性的伤害,例如不断贬损、伤害甚至虐待孩子。这些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的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斯沃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02
作者在书中将各种有毒的父母行为模式进行了分类,包括,不称职的父母、操控行的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在我的理解中,这每一种的“有毒”都带来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的伤害。其中,身体虐待型、性虐待型父母带来的伤害是最为令人发指的,已经涉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了,我称其为“大恶”型的伤害。
特别是“性虐待型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最残酷的、最有屈辱感的伤害。本该是保护者的变成了迫害者,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每一个遭受过性虐待的成年人都无法摆脱自己无能、无用、罪孽深重的感觉。作者将之描述为3D遗毒:肮脏(dirty)伤害(damaged)、异类(different),这是一种心理癌症。——足可见其伤害之深。
03
其他的一些有毒的类型,比如,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看起来并不如性虐待型父母那样“变态”,可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我将它们称为“小恶”型的伤害。说是“小恶”不是说带来的伤害不大,可以忽略,而是说这些伤害可能更常见也更隐蔽。
比如,言语虐待型父母。作者曾经在主持的电台节目中接听过一位听众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是这么说的: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因为挨打之后,伤痕是看不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伤痕。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床上的愈合可快多了。
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恶言恶语带来的隐蔽的伤害。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言语层面的攻击,就是言语虐待型的父母。这些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父母随意给孩子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那你就一定是“坏”的。
还有一种言语虐待表现贬损性的幽默。书中有一个案例讲到,一位四十八岁的牙医,童年时经常遭受父亲的取笑。父亲有时候会故意吓唬他,
“这孩子绝对不是我们的儿子,你看看他那张脸,我敢打赌他们在医院抱错了。为什么不把他送回去,把我们的孩子换回来呢?”
这种看似幽默的玩笑让人觉得非常熟悉。我自己甚至都有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经历,在我们这个你年纪的人还是小孩子时,大人们总是用这种恶劣的方式来逗孩子,直到惹得孩子大哭不已才心满意足,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恶趣味。实际上,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拙劣的玩笑话说得多了也变成了毒素。
就如上述那位中年牙医,快要五十岁了,却还是神经过度敏感。总觉得妻子、病人在嘲笑他,常常大半夜不睡觉,就琢磨白天大家对他说过的话。他的过度敏感、羞怯以及对别人缺乏信任是他努力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的必然手段,但也是毫无效用的。
04
长期处于有毒父母毒气的侵染之中会使子女陷入盲目顺从的陷阱,也使子女难以摆脱这些模式。究其根源,就在于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也就是在混淆个人和家庭的界限。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你的感受、行为、决定不再是你自己的,你不是一个自主的人,你只是你的家庭体系的附属品。
所以,家并不都是温暖的港湾,也可以是伤人的毒药。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很多时候是打着爱的名义……
这一部分的阅读是沉重的,引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