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最纠结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投资房产?
有人说,这么多年喊跌的都吃亏了,看涨的都占了便宜,你不能说他看到的不是事实。
有人说,国家的政策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产上涨空间已经有限了,这个判断也很对。
还有人说,普遍涨是不可能了,但是大城市的聚焦不会停止,所以核心城市还有机会,这个也有道理。
还有人说,大城市恰恰是国家控制的重点,不要跟政府的政策决心博弈,这个观点也深刻。
还有人说,大城市普遍上涨困难,但是局部地区呢?比如年轻人聚焦的地方,上涨空间还很大。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远见。
还有人说,你要看到中国的人口结构,不是年轻人聚集,恰恰是老人聚集的地方有机会,因为中国的老人是有钱的老人。这个是不是听起来也像那么回事?
还有人说,不要看短暂的涨跌,整个人类经济都在虚拟化,最后的资产之锚还是房产,这是不错的长线投资,所以放心买吧,这个也不错。
上面的说法到底哪个对呢?哪个都不孤立地对。到底自己要不要买房,还得自己做决定,而一个人无法做决定的底层原因就是自己的“认知地图”没有建立起来。
所谓“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价值框架。每一个事实都要放进自己的这个框架,才能获得意义,每一个行动,都要在这个地图里有方位感,才能有着力点。
王戎就是一个有着清晰“认知地图”的人,王戎是魏晋时候的人,竹林七贤之一。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突然,路边有一棵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树上长满了李子,小伙伴们一哄而上,抢摘李子,惟独王戎不动。
有人就问他为啥?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说,这棵树上有这么多李子不假,可它是长在路边的,这些李子没人摘,一定是不能吃的苦李子。
这就是“认知地图”的作用,一般小孩的认知地图里,李子就是李子,是好吃的水果。而王戎的认知地图里,在李子树这一层之外,他还看到了更大的社会网络。
李子树在道路旁边,就是深度嵌入到社会网络里的,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和其他网络节点互动的结果。只要你看到这个网络的存在,看到上一层,看到更大的存在,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并不难。
当有“认知地图”概念之后,就可以避免很多无效的争论,本来,争论是任何人之间达成共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但是因为认知地图的大小不一样,每个人在自己这一层看到的事实,和其他人看到的事实都不一样,已经不能简单用对的和错的来区分他们的高下了。
例如,在公司的日常决策里,每一个动作在不同的地图里对应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到的是对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有的人看到的是办公室政治,有的人看到的是竞争对手,有的人看到的是行业演化,有的是看到的是跨行业的机会,有的人看到的是资本市场,有的人看到的是全球资本市场。
所以,不再以单纯的对与错来判断一件事情,也不再和他人做无效的争论,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不一样。
当理解了人们的“认知地图”是不一样的之后,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投资决策中找到“傻瓜窗口”。即面对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进不是机会而且是一个陷阱,如果你投资这样的项目,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傻瓜。
然而,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这是机会,资金蜂拥而至,投资价值持续递减,直至消失,甚至成为负价值,窗口就关上了。
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要找的,就是这样的窗口,即在利用认知地图赚钱。
在当下这个时代,关于“认知地图”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
第一,能理解尽可能多的人的认知地图。
第二,能让自己现有的认知地图更加清晰,在行动的时候保持逻辑的一致性。
第三,向更大的认知地图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