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去了一次巴厘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旅游,属于任何没有计划没有想法的安排。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一方面就是想抓紧时间去完成一些事情,所以才有了这场旅程。
工作压力大主要是工作做的不顺心,当时选择在这个公司工作主要是因为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班上能让自己三餐正常,才能更有效率的去减肥,所以就找了一个相对来说很轻松的公司去上了班,没想到小的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弊端,例如薪资制度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工作的指标更多的时候是根据老板的心情而定的,所以其实待着也很累。
再加上此时闺蜜正好有了想出国玩的想法,所以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在小公司认真努力一个月攒下了出去玩的路费,然后才有这一趟去巴厘岛的行程。
还有一点的原因是当时自己太过于想抓住一些东西,更多的时候是想抓住一些关系,例如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分开,所以才会把关系紧紧的抓住,哪怕就是单单多留下一些共同的记忆也是可以的。这才是最开始有这一场旅游的初心。
在整个印尼的感觉,印尼真的很像一个偏远的郊区,郊区是有很多很美的景点,例如瀑布,例如火山,例如咖啡,例如椰子等等 ,基本上都是依据一个景点而衍生出来的旅游行业。风景很美,因为更多的时候是没太多人工开发干预的景色。所以前面几天的火山行程累并快乐着。
最后落脚的地方是在巴厘岛,在巴厘岛开始了真正的旅游行程,主要包括了各种景点打卡的行程,给我的感觉是很赶,就是停留一下去拍照单单去拍照。
突然间有一个想法,其实自己想要的旅游是有别人在旁边讲解的,有些可能是不喜欢的,有些 可能是喜欢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去一直在路上讲解的,其实还是想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也渴望别人了解你眼中的世界。
不对等的点在于,你不说别人不会了解你,你说了别人都不一定了解你,更别提你不说啦,再次其实内心也期盼着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所以才会有同行人更熟悉行程的情况下想要对方讲解的更多一些。但是这个课题最终还是自己的,一直都在做的是让自己过的舒展,所以其实这些景点自己恰好知道那就恰好讲解出来就行,如果不知道那咱们就不说,仅此而已。
在巴厘岛更多的时候是在酒店附近或者周边活动,因为有海,有沙滩,也有小街,也有小卖部,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步行,是让自己慢慢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有了一个很大的出口。
这个出口在于说自己能整理出来哪些东西是目前所需要的,哪些东西 是目前不需要的,这些东西更多的时候是意味着什么。
更多的思考是关于以后,关于由发生的事件相互作用产生的未来。是不确定以后要不要结婚,是不确定以后要不要分手。是一些太多无关于紧要的安排,现在想起来说无关于紧要主要是因为目前对我来说最大的事情可能是有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或者是能让自己去慢慢的去挣钱的工作。而在这个问题搞定之前,所谓的恋爱所谓的结婚都没有那么的重要,其他所有事情的优先级都得往后排排 ,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而以后的话题,现在也不着急要结果啦,不论是等以后再说还是想当下快刀斩乱麻,我只是知道我得先找到工作,这才是我生活的重心,不论是我自己生活还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金钱的支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