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敏感期
家里,新爸爸新妈妈们可以通过婴儿对各种声音的反射动作来观察和检查其听力。方法如下:
1.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宝宝刚出生,对小的、弱的声音不会有反应,但对强大的声音会有眨眼、震颤、惊吓等条件反射。
2.宝宝出生2周时
宝宝2周时家长就可以细心留意宝宝的“小动作”:宝宝会在清醒时集中精力,把头或眼睛转向有声音的方向寻找声音。
3.1~3个月的宝宝
宝宝如果听觉正常,爸爸妈妈会看到他听到突然发出的声响后会眨眼、瞳孔扩大、头部和身体会有颤动。
4.3~6个月的宝宝
此时的宝宝对语言声音逐渐熟悉,听到声音后,头部常会转向有声音的一边。
5.9个月以上的宝宝
9个月以上有正常听力的宝宝,听到平时自己熟悉的声音(如叫自己的名字)时就会寻找。
6.1岁左右的孩子
(1)关心玩具模型车、铃铛发出的声音;
(2)对人的走动、开关门的声音有反应;
(3)开始喃喃发音;
(4)向传来妈妈声音的方向移动;
(5)听到大的声响会被吓到甚至会哭。
7.2岁以上的孩子
这是语言能力发育的重要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听懂妈妈话的程度上。
(1)叫孩子拿玩具,他就会拿来;
(2)妈妈叫名字时会回头看;
(3)可以重复妈妈的话;
(4)同龄孩子能说的话差不多都能说;
(5)看电视的时候不会离电视太近。
在医院分娩可以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一般宝宝出生72小时后就可做听力筛查。
也有许多爸爸妈妈们要求一出生就给宝宝做筛查,但是由于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的耳朵里有可能还有未被吸收的产道分泌物,从而影响筛查结果。
听力筛查只需几分钟时间,对新生儿并无伤害,孩子只会感觉耳朵被小软塞子轻轻塞住了,这种感觉也会伴随着他甜甜的睡梦消失。测试中需要孩子安睡,通过仪器测试指标判断,而吃奶、吸吮都会因产生声音而影响测试。
但对于1岁以后的孩子来说,随着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延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这种听觉能力。
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当女儿1岁半时,她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但为了锻炼孩子选择和放弃某种声音的能力,每次给她讲故事时,我都会故意把电视机打开。刚开始时,我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到很小,看到女儿适应了这种背景声音后,我会渐渐地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大,直到与我讲故事的声音分贝差不多为止。现在即使有两种声音同时存在,女儿仍能专注地听我讲故事。
在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方面,这位家长的做法是科学的。但在运用这个方法的同时,家长们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当孩子被电视机的声音和画面所吸引,出现一些烦躁情绪,不能专心听故事时,家长应毫不犹豫地关掉电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思不在故事上,如果家长继续讲下去,很容易促使孩子养成不专注的坏习惯。
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宝宝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宝宝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
为了促进婴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妈妈可以经常唱歌给宝宝听,唱些民歌、儿歌或内容健康、节奏感强、优美欢快的歌曲,晚上,可给宝宝唱催眠曲或播放乐器音乐,选中外古典乐曲或轻音乐。美国有专家研究认为,莫扎特的乐曲对智力发展有益。播放乐曲要注意音量不宜过大,时间每次在10~30分钟为宜。6~7个月后,在听音乐时,可按节奏摆动宝宝的手臂或轻轻摇晃宝宝的身体。1岁左右的婴儿当听到音乐时,已会自动随音乐节拍扭动身体,2~3岁时,会随欢快音乐翩翩起舞了。
给宝宝机会聆听外面的世界。通过聆听自然,可以锻炼宝宝对声音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