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访法源寺

8月的京城,遍体生津。先乘了几站地铁,又骑共享单车七扭八拐了几条胡同,终于赶在闭寺前入院寂游。

自乾隆年间就关闭的正门

寺院内古树参天,石碑肃穆,丁香秀茂,三两香客,幽静清凉的午后一夏。

大殿石碑
天王殿


悯忠阁
丁香树


初知此寺,已记不清是哪一年读了李敖同名小说,文里“剑胆琴心”谭嗣同与“一刀倾城”王五,维新变法的拳拳爱国情与生死不渝的挚友情,让人深佩。

后细细翻阅了一些史料,而知唐太宗、宋钦宗、闲闲老人、谢叠山、张翥、袁崇焕、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维新派诸君,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岁寒三友”和年轻时的中国第一伟人……均与此寺有莫大缘法,“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元渎山大玉海基底

寺院不大,从南至北共有六进院落,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古建筑贝联珠贯。

踩着青石板,抚摸着红墙,香火袅袅中聆听一位灰袍法师讲几句禅机,遥想历经千年长河的光阴……

石炉

一座寺庙,不仅超度亡者、祭奠过往,也韬韫着生命的出口、精神的寄托、虚无的思考、真理的追求。




PS后记拾遗:

唐贞观十九年,太宗晚年亲率大军征高丽战辽东,将士伤亡惨重,大唐战神深感“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始建此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落成,以“悯忠”为额。“安史之乱”时,悯忠寺改名顺天寺,顺天则兴、逆天则亡,安史以逆为顺,终致败亡。

靖康之难后,宋钦宗为金国俘虏三十余载,与辽天祚帝一起囚于此寺、亡于此寺。

金朝,闲闲老人赵秉义时常闲游于此,吟唱“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南宋亡后,谢叠山抗元失败被拘押寺中,见曹娥碑而感其豆蔻小女尚能因孝赴死,遂为国尽节绝食而亡。

生于元朝首个皇帝而死于元朝末个皇帝的张翥,编撰《忠义录》时游寺而感,写下“事往前朝僧自老,魂来沧海鬼犹雄。”诗句。

明末,袁崇焕被崇祯冤杀,有义士盗其残存尸首,偷运至寺内,众僧为之超度。

清初,相传康熙曾一度想把寺取消,却被一位每日不吃饭只念经的老僧打消念头。后雍正又拜老僧为师,将崇福寺改名为法源寺。微服私访的乾隆因违背寺规,被迫从后门出寺,于是颁旨下令寺院前门永不许开,一直至今。

清末,康有为与谭嗣同初会于此寺大殿碑前,梁启超碑前立雪、佛法寓目。戊戌六君子赴难后,大刀王五冒死给谭嗣同收尸,停灵寺内。“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那段刀光剑影早已尘封,此刻,只剩黄昏起落的鸦鹊和沉长的声声暮鼓在寺中回荡。

民国,徐志摩、林徽因陪同泰戈尔在寺中赏丁香,留下合影一张,戏称“岁寒三友”。泰戈尔沧桑坚韧似“松”,徐志摩清癯飘逸如“竹”,林徽因清馨淡雅若“梅”,但到底是一段遗憾的“人间四月天”。

1920年1月,青年伟人的老师杨昌济于京病逝,伟人在寺内为其守灵多日。此外,还曾自制一本“集花册”送与未婚妻开慧,册中注“丁香花——法源寺、迎春花——颐和园、柳——什刹海”不等。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王侯将相、英雄美人终归尘土,徒留游人久久感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