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以1965年的德国大选与舆论调查为背景,在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全面概括。
①三个主要命题: 他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改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 “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 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的强大力量。
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多数媒体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相似性(产生“共鸣效果”);
第二,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
第三,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
②特点:
1)舆论观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把握舆论现象,并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2)效果观上:强调大众传播具有长期的、潜在的强大社会效果,指出传媒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③评价:
1)属于强大效果论。它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弥补在传统舆论学中所忽略的社会心理机制,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效果。
2)但其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而这仍有待于推敲。对社会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限制的变量。
“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也受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的压力也不同。此外,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也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环境的出现和变迁,该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具体有反沉默螺旋理论和沉默的双螺旋理论。
每天学一点新闻传播学。
点关注,不迷路。
我是哞哞,一个新闻传播学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