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突然注意到,自己变得易怒……”
你有没有过这样想的时候,而本书作者,就是为了这样的你,写了这本书。
我们或许都是情绪的奴隶,恰好前两天看完过一本有关焦虑的书,如今再看这本,深刻体会到了负面情绪的大抵相通,一损俱损。
而本书最舒服的地方在于,它没有长篇大论的口水话,也不是空洞洞的毒鸡汤。
这是一本“排毒书”,它采用一句话简洁标题+两页举例/陈述说明的方式,很轻易或者说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分篇幅读完,且给人一种稍感轻松的阅读体验(起码不会让本来就焦虑暴躁的人读起来更焦虑暴躁hhh)
接下来让我们更认真了解一下整理情绪的力量吧!

——不生气的理由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生气,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感觉是像在听一位大姐姐的开导,她温柔的用好多条理由劝说你为什么不要生气。
而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是情绪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这点我简直太赞同了。
在中医理论中一直就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与喜怒忧悲恐五情相对应的说法。一般来说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 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而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各种负面情绪呼啸而来,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亚健康问题,比如易生口腔溃疡,脾胃虚弱导致消化不良,甚至焦虑过度导致的脱发。身体状态不好情绪就会更焦虑,如此往复,恶性循环,简直太可怕了。

所以我的中医朋友,每次都会跟我说要学会控制情绪,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如何做真的是太难了,但我觉得一定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让我遇到了这本书。
读完作者列出来的不生气的理由之后,我突然觉得嗯,她说得好有道理,尤其在第二章,作者还贴心的列出了“整理情绪的12个关键”,简直不要太实用!!!
——不被孤独和悲伤击垮的理由
对于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就很怕孤独,她属于做什么都希望有人陪的性格,最害怕一个人的时候,但好在她性格很好,朋友很多,所以很少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即使遇到,她跟我打电话,我也会耐心陪她。
那如果你是一个怕孤独却没有什么朋友的人呢?你该如何面对孤独?
不知道你们试没试过享受独来独往的乐趣,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其实是分不清自己是主动享受孤独还是被动享受孤独的。

我只记得小时候家里永远只有我自己,于是我每天能做的事只有自己看书,自己编故事,久而久之直到现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是我最舒适的状态,因为我不用顾忌任何人。
之所以我能享受孤独,是因为我独处的时候从不会觉得无聊,我只会觉得想做的事情多到做不完!但却有很多人觉得我太独了,我时常只有自己一个人,我好可怜。所以事实说明,做自己很重要,就像这本书里讲的“拒绝他人盖章的孤独”。
坚持做自己吧!
——不被阴暗情绪侵蚀的理由

被“怨恨”裹挟,被“攀比”蒙蔽,被“嫉妒”烧伤,人类或多或少都会在心底角落滋生的阴暗情绪,而我们要学会的命题,依旧是控制。
怨恨多因对生活的不如意,攀比多因对现状的不满足,嫉妒多因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可是生活真的那么不如意吗?现状真的很糟糕吗?别人过得好不好跟自己关系真的很大吗?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从自身出发,整理应对这些怨恨情绪。
——拒绝自我厌恶
随着疫情时代的到来,我越发的认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平凡人,不是医生军人消防员那样伟大的职业,也不是像科学家文学家等等那样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
随着内卷时代的到来,动不动一条视频里的人都很厉害,要么会乐器,要么会舞蹈,要么有技艺等等太多太多,总而言之,我甚至连个普通人都不敢自称。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跟我一样产生这种感觉,我好像什么都不是的无力感,世界上优秀的人好多,我好菜。

但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还能活着,还能看书,我就已经很快乐了。
承认自己的普通,或许是件显得不那么上进的事情,但管它的呢?我们在为自己而活啊!
很巧,我这两天刚好看完一位日本诗人种田山头火的《只余剩米慢慢煮》,里面有段话我觉得写的很好——
“我不过是野草一样的存在,我也满足于此。野草虽为野草,也会成长、开花结实;然后如果枯萎,就让它枯萎罢了。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时清时浊皆是我。”
我虽为野草,或许不够漂亮,不够完美,但无论怎样,那都是我。
感恩遇见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