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舍得》热播,头条上都是关于剧中情节和人物的介绍,我也看了一些,然后看了节目预告,知道是讲孩子小升初的。不得不说,这个话题确实比较贴近生活。故事来源于生活,就像作者说的,“有些情节编都编不出来。”
我之前的工作,经常接触孩子和家长。对于孩子的辛苦,家长的焦虑多少有些了解。前几年还好,近几年感觉孩子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兴趣班。
幼升小就开始择校,托关系花钱就为了争一个好的学区。刚上小学就各种学科类的班,过了三年级几乎没有什么课余时间了,很多也不再报兴趣班了,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科类上。
刚开始挺不理解的,小学就这么大压力,而且学科类课上也学,有必要报那么多班吗?家长也知道孩子辛苦,但别人家孩子都学,生怕自己家孩子落下,都是无奈的选择。
不得不说,现在孩子学的东西确实比较深,也比较绕。有些题目家长看到,还得想一想,更别说孩子了。也问过一些四五年级的孩子,你为什么报班啊?有的孩子说,如果考课内的知识,自己可以考满分,但是小升初为了上好学校,光课内的知识是不够的,就得课下用功,真的是拼了。
好心疼孩子,他们真的挺累的。我是90后,回想自己的小学时代,都是玩过来的。那时候没有补课的概念,都是觉得自己跟不上了才去补课。而现在,学习好的孩子上的班更多。
之前我是不理解的,后来在头条写作以后。我经常看到一些文友写关于辅导孩子的文章,越看越开始焦虑。娃刚1岁半,话还没说利索,就想开始教她英语。现在的孩子都聪明,差别也不大,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在教育上投资,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大家都是同样优秀,而且越优秀的孩子越用功,所以真的不敢停下脚步。
可是焦虑完,又理智下来了。家长着急半天,也得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得孩子愿意配合。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就这么多,只有通过竞争了。要想竞争小,就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可谈何容易?14亿人口,能够消除贫困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慢慢来吧,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