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定义
于成功,大部分人认为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的。当他们取得的成就比身边的人好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而当他们取得的成就比身边的很多人不好时,就会认为自己并不成功。
而我认为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与过去的自己比较的基础上的。只要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过得好,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也就是说,成功就是自己不断地成长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笑来老师说,成功从来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呢?
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就是有限的,就像共读主题营的每日最佳一样,名额只有六个,有人当选最佳,其他人就会落选,所以成功当选,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这就是对于努力的人的一种肯定,所以如果你本身就是足够努力的,那么也不必太在意“获得肯定”,因为如果你比过去的自己更好,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自己的肯定。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成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的,那么我们就会产生问题和困扰。一方面是陷入狭隘的自我满足之中,永远不会有进步的动力,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时(比如获得主题营的每日最佳),就感觉自己比大多数人都好,却浑然不知自己所在的世界不过是世界上很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即使我们已经做得比过去的自己好但当我发现自己不比身边的人做的好甚至比他们差时,我们就感受不到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比如你上一次参加主题营没有获得最佳,而这一次获得了一次最佳,你取得了进步,但是你发现有其他老铁获得的最佳比你多,进步比你大时,你因为和他进行比较觉得自己不如他,所以你不高兴。
所以,成功其实就是少数人可以做到的事,只不过我们要跟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当我们比过去的自己更好时,要自我肯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
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这句话值得反复琢磨一下。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的一个概念——这个世界其实是有生命的。
一句话总结这个概念就是,无论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仍有选择用何种态度过的权利,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你。举个例子,同个学校里的同班同学,有的人会特别认真学习,然后成绩很不错;也有的人会抱怨学习环境不好、老师教的不好,学习态度特别不积极,结果成绩很差。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大脑如何运转,而概念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大脑的运转方式,所以,因为大脑的运转方式的不同,每个人在面对同等的环境和条件下,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用不同层面看待问题的方式,实际上就会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不一样,结果也会产生天差地别的变化。
比如人际关系,当我们使用what去看待人际关系时,我们是很难拥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因为当别人的行为使你感到高兴时你就高兴,当别人的行为使你感到不满时你就生气,你会随着你们所发生的事情中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不会在即使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情况下创造让彼此都感到舒适的感受。
而当我们使用how的角度去看待人际关系,我们会有目的的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虽然使用这个角度我们可能会处好一些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能就会为了与某人的关系处好而陷入被动中。
当我们使用why的角度看待人际关系时,我们就会有原则的选择和谁,取得怎么样的人际关系,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人际关系好的地方,即使是在遇到自己不想相处的人时,我们仍觉得人际关系很有趣!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提到的自律的四个原则之一,这本书中关于“推迟满足感”的定义是——“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仅仅因为重新设置了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为什么会使人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好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书中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若是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先甜后苦”的原则,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
比如在一个月之前我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都是不能“推迟满足感”的,因为我在想要完成能量按钮的时候放不下自己的欲望,所以我无法做到专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感受到投入的乐趣,所以那段时间我的状态是很差的,很不快乐。而现在,我能够专注于当下认真的完成能量按钮,是因为在这一刻我“推迟了满足感”,我放下了自己的欲望,我能够感受到当下投入的做一件事的快乐,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比一个月之前快乐很多很多。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推迟满足感”为什么会让人获得更大的快乐呢?
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我们先把事情完成后就不会焦虑,而当我们先享受后完成事情时,我们就会因为没有完成事情而产生焦虑,并且会随着没有完成事情的时间增长而增长自己焦虑的时间,越拖延越焦虑;另一方面可能是“推迟满足感”具有复利效应,就像我完成能量按钮的任务就会觉得自己在进步,更有耐心,时间一长当我发现自己的成长时,我就会体验到“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于是更喜欢“推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