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讨论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那么很多人都会提到一本书,《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灭亡是因为贵族的贪婪,因为他们欲望太强所以导致了帝国的灭亡。如果讨论中国历史周期律,那么很多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说,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因为末代统治者太过贪婪,欲望太多,所以导致了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似乎欲望太强,是一件坏事,那么我们来看看欲望的背面,那就是低欲望,也就是当今的日本社会是一副什么样子。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 今年死亡人数估算值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今年人口将自然减少40.3万人,这也是该指标首次超过40万。同时,今年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比上年减少1.4万对。平均来看,日本今年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日本媒体评论,这份估算数据显示,日本少子化现象更加严重,人口正在加速减少。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4月公布了50年后日本人口数的预测结果。根据这份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
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的人还是处女,这一数字足以让许多男人们感到惊讶。而还有一个数据,同样会让人感到吃惊,在18至34岁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达36%。
调查报告还显示,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而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34岁以下的女性的处女率达到40%,这一个比例就很能说明,日本女性并不是像AV片中渲染的那样开放与随便。但这一数据也说明,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或者说是“低欲望社会”。
日本的这一种无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许多日本年轻人说,买房买车这不是傻瓜才干的事情吗?
低欲望,低智商社会是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在2015年针对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提出的。他把这些“向内,向下,向后”的35岁以下的人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他认为这代日本人比较起父辈,缺乏成功欲,难以拥有大志向,满足于温饱与小确幸。
在《低欲望社会——缺乏大志的时代》这本书中,大前研一提到日本是岛国,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更容易形成同质化社会。这样的社会缺乏刺激,也很难培养出渴望向世界展翅高飞,富有进取精神的人才。在同质化且内向的社会中生存,虽然可以轻松无压力地过活。但是时间一久,身处其中的人们就会退化,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社会与国家的衰退。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从大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上来看,这一代年轻人出生在日本泡沫经济的顶点及破灭之后,自打记事起,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日本经济相关的负面新闻。许多日本人形容“小时候我看的电视新闻和报纸,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好消息,印象中只有破产与负债”。由于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所带来的买房热几乎席卷了每户家庭,当泡沫破裂后,日本孩童幼年时期就目睹了父母投资失败的恶果。房产不断贬值,但其所担负的房贷却分文未少,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紧接着1995年阪神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日本陷入了长期的不景气状态。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一代人的青年时期,日本又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众多公司经营惨淡,大幅缩减应届生招聘名额,导致了日本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就职冰河期”(2010年~2013年),2010年的应届生就职率只有60.8%。众多应届生沦为“就职浪人”,缺乏收入维持基本生计的人开始打工,一部分坚持找到了正式工作,一部分则沉沦下去成为社会底层。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则选择在家啃老,不愿意再出去找工作,成为了“家里蹲族”,沉浸于动漫游戏的二次元世界,与社会脱节,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自小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自然不愿意像父母一样,以严重牺牲生活质量的风险去独立购房,成为背负千万房贷的年轻负翁。他们宁愿租房,宁愿保持单身,宁愿不生子,就是因为对未来抱有“严重的悲观情绪”,他们担心日本经济仍然不景气,地震海啸未来还会来袭,三胖的导弹会有一天打到日本本土。这些低欲望的行为,本质上是日本年轻人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
再从教育上来说,1987年到2003年间出生的日本人正逢二战后日本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从之前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宽松教育”。文部科学省认为,填鸭式教育虽然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一旦考试结束后,高强度的训练消失,学生的知识储备普遍产生了断崖式的下滑。
经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高考战争的中国人,大都认同这样一个道理:考试选拔制度是公平与残酷的,但是这是唯一的上升通道,是一个相对来说,人人平等的考试。与之相反,日本的宽松教育带来了另一种的“公平”,日本小学运动会跑步比赛上,第一名到第六名,每个人都能获得一枚奖牌。集体活动只要参与的人就有小红花,不分贡献高低。这样一种公平,带来的是日本年轻人从小就有这样一种心态,混混日子也挺好。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带来的是日本年轻人普遍开始混日子,不怎么学习,沉迷游戏,思考的问题都非常简单,带来了大前研一所说的低智商社会。
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当这些缺乏竞争训练的年轻人从学校出来,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终于第一次真正尝到了竞争的残酷性。学历好,智商高,灵活性强,体育能力强的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他们挤占了“就职冰河期”中为数不多的席位,剩下的普通人只能选择蜕变或退出。而在人生这条路上,一旦选择了退出竞争,基本上也就脱离了主流社会的评价体系。每个社会都有“归园田居”的人,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日本的这类年轻陶渊明却如此之多,已然影响到整个社会与经济发展。
为什么日本社会如今会出现这一种现象?
大前研一先生分析说,既有一个社会高速发展趋向成熟后的一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社会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因素。
日本战后有过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在1947-1949年期间,日本投降后,大批军人回到日本,催生了这一生育高峰期。这一批人在日本70、80年代,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也经历了日本战后最为富裕与辉煌的时代(经济泡沫期),称为“团块年代”。如今这些人都已经70几岁。
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1970-1975年之间,出生时,正赶上日本进入汽车时代,工业化告诉发展,许多日本人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是,家里买了一辆轿车,爸爸开车带全家人去泡温泉。但是,这一批人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刚好遇上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就业困难,收入减少,为了生存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不调整自己知识结构,与别人展开竞争,每天奔波在挣钱养家的路上,身心疲惫。这些人被称为“小团块年代”,如今都是40几岁到50几岁的中年人,正是日本各行业的核心力量。
这两个年代的人,团块年代的人通过奋斗吃到了“糖”,而小团块年代的人,通过奋斗吃到的是“盐”。因此,日本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吃“糖”的人如今拿到高额养老金四处游玩安度晚年。而吃“盐”的人,始终担忧自己的未来,在身心疲惫中失去欲望。
70年代之后,日本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生育高峰期,人口逐年递减,只落得高峰期的一半。
为什么日本的出生率越来越低?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日本年轻人看着自己父母亲辛劳的生活,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晚婚年龄一再推高。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因此,日本年轻人晚婚率很高。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性生活的夫妻越来越多。
日本NHK电视台对四十多岁的已婚妇女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夫妻生活的就占了63%。问到原因,有20%以上的妇女回答说:厌倦和老公过性生活。另外近60%的理由是:提不起兴趣,老公也太累。
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补助措施,譬如生孩子补助40万日元,大约2万5000元人民币。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到初中毕业,每个月都会有1万日元,大约600元人民币的奶粉钱。但是,不愿意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因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放弃工作,同时自己将失去自由。因为日本的孩子,都是母亲自己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会帮你带。
日本经济前景堪忧导致了消费萎缩。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的萎缩。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心不动、脚也不动。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但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混合的社会,目前日本的教育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不断督促孩子去上各种私塾补课,寻求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拼命的努力中,对于父母传统的生活态度感到虚幻,“人生如同是在一个轨道上,还没有进入轨道,就已经知道轨道那头的结果”,这使得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对于自己一眼看到人生尽头的失落感。而这一种失落感,使得许多的年轻人对于他们的父辈,那种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甘于牺牲自己的个性为公司而努力,从而寻求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的价值观产生厌恶,他们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譬如大学毕业后,开一间小面包房,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师,比在大公司爬格子要酷得多,做一个时尚设计高手开自己的事务所,或者电脑开发从业者,做自由职业者,自己签约而不是受制于公司的固定上下班制度,成为年轻人的追求。
当个性追求渐渐高于共性,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于物质攀比的兴趣,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对于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话题。东京这么一大国际大都市,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
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口问题前景仍然十分严峻。更少的年轻人,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劳动人口需要支持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从而增加了养老金和卫生保健制度的压力。
看完日本社会的现状,你还会认为低欲望是好事吗?相反如今的中国,许多人批评说物欲横流啊,但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的活力确是非常强的,人人都想向上攀登,实现自己的阶层突破,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比日本低欲望死气沉沉的社会相比,难道不是一个更有希望,更有前途的社会吗?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