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MMI简史
1987年,SEI的Mark Pauk等人建立了第一个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即CMM软件。
1993年,SEI推出了CMM 1.1。
美国国防采购与技术办公室领导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和SEI的代表组成的团队开始开发一个CMM模型的集成框架,即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2002年1月,CMMI 1.1发布。
2006年8月,面向开发的CMMI(CMMI-DEV 1.2)版本发布。
2010年11月,CMMI-DEV 1.3版本发布。
2. CMMI过程域
原因分析与解决 CAR (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成熟度5级支持类过程域
目的:识别所选结果的原因并采取行动,以改进过程性能。
配置管理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成熟度2级支持类过程域
目的:使用配置识别、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录与报告以及配置审计,来建立并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决策分析与解决 DAR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成熟度3级支持类过程域
目的:使用正式的评价过程,遵循已建立的准则,对已识别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以分析可能的决策。
集成项目管理 IPM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成熟度3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裁剪得到集成的已定义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并管理项目以及相关干系人的参与。
度量与分析 MA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成熟度2级支持类过程域
目的:开发并保持用于支持管理信息所需的度量能力。
组织级过程定义 OPD (Organiz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成熟度3级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建立并维护一套可用的组织级过程资产、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团队规则与指南。
组织级过程关注 OPF (Organization Process Focus) 成熟度3级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基于对组织过程资产当前的强项与弱项的透彻理解,计划、实施并部署组织级过程改进。
组织级绩效管理 OPM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成熟度5级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主动地管理组织的绩效以及满足其业务目标。
组织级过程性能 OPP (Organization Process Performance) 成熟度4级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建立并维护对组织标准过程集中所选定过程性能的量化理解,以及支持达成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并提供过程性能数据、基线与模型,以量化管理组织项目。
组织级培训 OT (Organization Training) 成熟度3级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发展人员的技能与知识,使其能够有效且高效地执行他们的角色。
产品集成 PI (Product Integration) 成熟度3级工程类过程域
目的:将产品组件装配成产品,确保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正确地运行(即具有所要求的功能与质量属性),并交付产品。
项目监督与控制 PMC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成熟度2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提供对项目进展的了解,以便在项目绩效显著偏离计划的时候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项目计划 PP (Project Planning) 成熟度2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建立并维护定义项目活动的计划。
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 PPQA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成熟度2级支持类过程域
目的:向员工与管理层提供对过程及其相关工作产品的客观洞察。
量化项目管理 QPM (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成熟度4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量化地管理项目,以达成项目已建立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的目标。
需求开发 RD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成熟度3级工程类过程域
目的:挖掘、分析并建立客户需求、产品需求与产品组件需求。
需求管理 REQM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成熟度2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管理项目的产品与产品组件需求,并确保那些需求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间的协调一致。
风险管理 RSKM (Risk Management) 成熟度3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在项目潜在问题发生前对其进行识别,以便在整个产品或项目生命期中,计划并在需要时启动风险的处理行动,从而降低这些潜在问题对达成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
供方协议管理 SAM (Supplier Agreement Management) 成熟度2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目的:管理从供方采购产品与服务的活动。
技术解决方案 TS (Technical Solution) 成熟度3级工程类过程域
目的:选择、设计并实现对需求的解决方案。
确认 VAL (Validation) 成熟度3级工程类过程域
目的:证明产品或产品组件被置于预期环境中时满足其预期用途。
验证 VER (Vertification) 成熟度3级工程类过程域
目的:确保选定的工作产品满足其规定的需求。
3.CMMI两种表示方法
1)阶段式
将过程域分为5个成熟等级。
初始级(第1级):过程通常是混乱的,而且组织通常没有提供稳定的开发环境。这些组织的成功往往依赖组织中个人的能力与拼搏精神,而不是使用一套经过验证的过程。虽然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也能开发出可以工作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往往伴随着项目费用的超支和进度的拖延。
相关过程域:无已管理级(第2级):组织的项目已确保需求是被管理的,而且其过程是经过计划、执行、度量及控制的。在预定的时间节点(例如重要的里程碑和重要任务的完成时刻),管理层都可以了解工作成果的情况。
相关过程域 :REQM,PP,PMC,SAM,MA,CM,PPQA已定义级(第3级):项目可对组织的标准过程进行裁剪,以建立项目过程,适用于某些特殊项目或单位。成熟度3级是基于对过程活动的了解,以及对过程、产品与服务的详细度量,可更主动地管理过程。
相关过程域 :RD,TS,PI,VER,VAL,OPF,OPD,OT,IPM,RSKM,DAR已量化管理级(第4级):选定对整体过程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子过程,并使用统计和其他的量化技术来控制这些子过程。建立质量与过程绩效的量化目标,并以该目标为管理过程的准则。量化目标是根据客户、最终用户、组织及过程执行者的需求而设定的。以统计的术语表示质量和过程绩效,并使它们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管理。针对这些过程,收集过程绩效的详细度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界定过程变化的特殊原因,并适当地修正特殊原因的来源,以避免未来再度发生。将度量结果纳入度量库,以支持未来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
相关过程域 :QPM,OPP持续优化级(第5级):成熟度第5级专注于持续改进过程绩效,已经建立组织的量化过程目标,并持续修订以反映持续变化的经营目标。其专注于克服过程变化的共性原因,并改变过程(也就是改变过程绩效的平均值)以改善过程绩效(同时维持统计上的可测性),以便达到预期过程改进的量化目标。
相关过程域 :OPM,CAR
2)连续式
将过程域分为4大类
- 过程管理类:OPF,OPD,OT,OPP,OPM
- 项目管理类:PP,PMC,SAM,IPM,RSKM,QPM
- 工程类:REQM,RD,TS,PI,VER,VAL
- 支持类:MA,CM,PPQA,DAR,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