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和桂英是一对恩爱夫妻,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是县城私塾学堂里的同学,那个年代能读私塾学文化,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家境。
虽然有点文化,终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缘于是同窗,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然也就机缘巧合地结合了。六十年代的生活是清苦的,桂英被一头小毛驴驮着翻过祁连山来到了老王家,从此嫁为人妻,开始了生儿育女的生活。
那时候是大集体,按劳分配制,靠挣工分计报酬,靠年底决算分钱分物生活的。老王和桂英起早贪黑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过起了艰苦朴素的夫妻生活。虽然家里有老人,好在老王兄弟四个,他是老四,做父母的已经给四个儿子都分别成立了家庭,每个小家庭分得一间房子,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老王和桂英婚后的十年间,先后生育了五女一男,二女和男孩是龙凤胎。孩子多,这在农村都是很正常的事,好在七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也就不再生育孩子了。在农村,真的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但人们没有这种意识,自认为是天意,从没想过要去改变。
这老王一家八口人,吃饭一口锅,睡觉挤在一个大炕上。孩子大小差不多都间隔两岁,基本是大管小。那时候刚刚有了村级小学,可是因为大的姐姐要在家管护弟弟妹妹们,到了上学的年龄也就没有去学校读书。那时候也没有义务教育这一说法,以至于大姐、二姐都没有上学。
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老王只有一个儿子,这可就是掌中宝。在农村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双胞胎儿女也给老王掌光了,让老王的生活有了希望和寄托。
一对夫妻带着六个孩子在农村生活是艰苦的。老王和桂英起早贪黑的去参加集体劳动,一天也就二十个工分,晚上回到家里,一炕的娃娃饿的哇哇哭闹,能吃的就是野菜和玉米面糊糊。
在那样的艰苦岁月呢,老王夫妻俩管了大的喂小的,没有怨言,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社会造成的“暴风雨”运动,粗茶淡饭都能把六个孩子抚养成人,实属不容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挨过了六十年代的大挨饿,日子也在逐渐好转。直到一九八二年,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老王家人口多,分得了四十八亩农田,三十多只羊和两头牛。
这时候,老王的大女儿已经二十岁,二女儿和儿子也十八岁了,都成了亲壮年劳动力,老三老四老五都能上学读书了,这日子越过越好了。
点赞后请阅瞧这一家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