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要到北京赏雪。我说,莫不如来北京赏秋。可真要说说北京的秋,我又犯难了。
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立秋在8月7号左右,那时实在算不得秋季,感觉天气还比较热。这和老家湖北的感觉一样。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北京立秋后,下雨真的感觉是一场秋雨一场凉。这与老家感觉不一样。老家九月初,正是秋老虎,夏天的淫威正肆虐着大地,仿佛在说,想让我走,没那么容易。秋老虎,加上蚊子多,给我留下一个糟糕的印象!北京到九月初,下过四五场雨后气温下降很多,生活中我们不必按候平均气温法,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才视为入秋。其实进入九月,早晚的气温都在10-22,秋意很明显,早晨短袖还嫌凉。我心理上已经是秋天!
气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进入九月,北京瞬间就天高云淡,天空碧蓝碧蓝的,空旷高远。空气质量好,清澈透明,呼吸一口,都觉得甘甜。相较于春天或冬天时而发生的雾霾,这样的天气,无疑是最好的!我宁愿缩短生命的长度,如果可以不要雾霾天!
进入九月,湿度也跟着下降,少了潮气,但还没有到干燥的程度,皮肤感觉刚刚好!温度刚刚好!天高云淡!这样的季节,就是坐着发会呆,都是享受!
但北京的秋比较短暂,短到你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它就已经溜走了。10月下旬从温度到湿度都不爽了,尤其是湿度。洗脸后,不抹面霜,感觉麦芒在刺一样。这点我老家就没这感觉,那里湿度较大。北京的最佳赏秋时间大概是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北京是著名大都市。在热闹的大街,繁忙的写字楼,是很难感受到季节轮转的。赏秋还是要到户外相对空旷的地方。关于赏秋的好去处,以我有限的经历,略谈一二。
秋在玲珑公园。昆玉河畔的玲珑公园里,有玲珑塔,原是慈寿寺塔,建于1576年。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10岁,内政外交大权均由其母亲李太后执掌。李太后好佛,主政期间,在京城内外兴建修缮了许多佛寺,慈寿寺即为其中之一,原名是永安万寿塔,大概是希望儿子的江山永固万年长吧。玲珑塔离我原来工作单位只有1公里多的距离,我常去散步或跑步。秋日的早晨,出门就望见敦实沉稳的塔身,沐浴在朝阳里,浑身金光灿灿。绿树掩映中,又有许多金黄树叶和红色的树叶夹杂其间。走到跟前,两边的银杏金黄,与古塔砖瓦的土灰,在朝阳中被塑成金色,浑然一体。古塔置身都市,并无任何违和感。400多年来,它沉默不语,看过多少秋凉?这是古朴的秋!
秋在北海公园。北京市中心区的北海公园,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我们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秋日,泛舟北海,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这凉爽的风,就是太液秋风。乾隆皇帝有诗:“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绿树红墙白塔秋风,这是宁静的秋!
秋在长城内外。秋天有登高望远的旧俗。北京秋天,天高云淡,适合登高。秋日登上长城,极目远眺,长城蜿蜒曲折,如巨龙潜伏;长城内外,群山逶迤,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辽阔的秋!
秋在香山。香山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双清别墅、静翠湖、看云起、森玉笏、玉华岫、隔云钟等等,但最著名的还是香山红叶。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霜后呈深紫红色,红得像火焰一般,还有药香。杨朔在《香山红叶》中说:“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秋日登香山,赏红叶,体会“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深刻含义,不亦乐乎?这是火红的秋!
秋在颐和园,秋在天坛,秋在坡峰岭,秋在故宫,秋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的美不知道朋友是否认同?不过,不认同也没关系,因为北京的秋美,是客观的,结合不同的经历和主观感受,能体会到北京的秋还有n多种!老舍心中北京的秋,与郁达夫心中北京的秋就不同,杨朔心中又是另一个样子。所以各表其美,美美与共!
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天高云淡的秋天,随时随地都能找寻到美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