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无痕教育

尹建莉老师多次在书中提到无痕教育。每个孩子潜意识中都不喜欢大人用大道理来教育他们。家长直白的教育语言,无非是告诉他们,他们做的不够好,他们做的不对。

那如果做到无痕教育,不让孩子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这样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我也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是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生活中,有些能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看这类家庭教育书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书上说起来是一套,但是自己实践起来又是另一个结果。

这其中涉及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这需要我们多去思考,多去尝试。一种方法不行,再想办法用另外一种方法,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不大相同。所以把书上的内容照搬,当然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起作用。

今天我看见**坐在地上。

要是平常我肯定会跟他说,

“快站起来,地上很脏!”“快站起来,地上有小虫虫会咬屁股”。

其实这就是很直白的教育,或者说是命令、恐吓。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我这样说的话,小家伙会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充耳不闻,如果我再过去强行将他拉起,可能会引起小家伙大哭大闹;第二种是被我说的小虫虫吓到,边哭边站起来。

所以,我想了一下,怎么样可以让小家伙听我的话呢?

想起尹老师说的无痕教育,我不能让他发现我是想教育他。

于是我顺势把我想去做的事让他去做。

“你能不能帮妹妹拿一下推车呀?妹妹想坐车了!”。

我抓住了两三岁的小朋友很喜欢帮大人做事,很喜欢照顾弱小的心理。

小家伙屁颠屁颠的爬起来,把推车拿过来。然后我再接着问他

“我让妹妹坐地上可以吗?”

“不可以,你让妹妹坐推车里。”

“为什么不可以呀?”

“地上很脏。”

“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小朋友!妹妹想坐的时候,坐推车里,你想坐下的时候坐凳子上,好不好?”

他当然欣然接受,目的达到了。其实我们想说的道理孩子是明白的。

你看,这样将小朋友从受教育者的身份,变成爱护者的身份,用表扬的方式唤起他内在的美感和自信,让他对妹妹产生爱护心理,对自己都产生正面评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年段集会的时候,我就发现小陈同学,左手拿着红领巾,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队伍的最后面。 我走过去,看看他的时候,他...
    听雨时辰阅读 898评论 0 0
  • 屋下送花 一叶一枝一栋楼,一人持花一点忧。 一首情诗一片柳,一个丹丹一生有。
    生锈的浪花阅读 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