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心理健康就是离开母亲的距离”心情非常复杂,正好闺女说见到一老人很像她的姥姥,声音、个头,只是脸型不一样,泪水止不住了。
母亲的话题对我是沉重的。母亲83周岁时走了。三个多月的患病时间,也没有做好任何母亲离去的准备。母亲个头不高,152左右,不善言语,脾气急。离开2年半的时间了,母亲的言谈举止会随时浮现在脑海中。小时候经常是提心吊胆,担心母亲生气发脾气。父亲因工作原因,家务农活基本帮不上,所有家务农活全是母亲一人承担,农活也和男劳力一样干,还要照看我们姊妹四个。经常会发脾气,抱怨,委屈。虽然觉着自己很乖巧听话,还是担心会惹母亲生气。母亲还是一个心灵手巧干净利索的人,做的一手好针线。记着几年前,年龄大了花眼引线费事,帮她缝过棉衣,因不合她意,拆了重新自己做。母亲善良乐于助人孝敬老人。记得母亲有一件嫁衣——红色带花缎子棉袄,借遍全庄出嫁的和娶媳妇的,最后实在没法再穿,袖口都露出棉花,甚至外庄的也借过。借袄还时的回馈——一对或两对填箱的烧饼和一捧花生,也成为我们姊妹奢侈品了。记忆中,每次包了水饺都要给奶奶送去一碗(奶奶是跟着大爷一家过的,大娘不太会做饭,很少调理吃饭花样)
与母亲共同的特点:自己也是急脾气、经常抱怨(自己没有觉察,是孩爹指出的,问怎么受得了?人家说都适应了,感恩他的包容理解)、追求完美、爱管闲事、针线活和现在的人想比觉着还行(可惜现在没有用武之地了)自己是比较孝顺的人。
自小到大甚至到母亲离去时,在母亲跟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母亲生气,很想帮忙让母亲开心,可总是束手无策,帮不到母亲一直是我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