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民《写作角度:如何用一根针探一座矿》读后感
写作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艰难、折磨又不讨好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已经被写得太多,热点也被追得过犹不及,以至于发生热点新闻时,看到微信文章的红点提醒就直接删掉,一秒钟都不愿意停留。
叶老师在《写作角度:如何用一根针探一座矿》提到他偏爱的盖.特立斯,他写的纽约一反笔下惯有的魔幻和混沌,倒像铡刀下的卷心菜,每片叶子都生猛地招摇在你鼻子跟前。(我超喜欢这个比喻,还特别百度了下什么是铡刀,原来包青天斩犯人的就是用的铡刀,还有一些切中药、切猪草的会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少用,我就纠结,是用菜刀好呢,还是大刀?抑或就用铡刀?)
叶老师还提到一名叫王天挺的年轻人:他想给北京--让自己吃尽苦头又光怪陆离的超级城市来一些不一样的书写,于是,他请出来时间这位魔法师,锁定凌晨时分的城市切面,这个选择自带稀缺性和奇幻感,因为睡眠,大多数人对即使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也存在经验盲区。
从异于常人的角度来写一座城市的,还有张春的《在厦门要饭》,要饭?厦门不是旅游城市吗?阿春跳出游人走走停停的常规角度,从要饭这个角度切入,给我们带来一份如何在厦门穷游的指南,看似离经叛道,却又妥帖新奇、别出心裁。
谈论写作角度是一件看似轻松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变出万般花样畅聊几个通宵毫无压力,但真要拉出来遛遛比划比划,就开始胆怯,这个角度太庸俗,那个角度太尖锐......
写作是对生活戏剧性因素的捕捉、提炼、再现和创造。事实如矿藏,你找或不找,它就在那里。但矿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写作就是要刺破岩层,最大限度地开采事实的原煤,而找角度则可视作挖矿的第一锹,角度选得准,价值倍增,反之泥沙俱下,味如嚼蜡。通常来说,最佳开采点,一定是冲突最激烈的地方,这是”显性入口“,缺点是挖的人也多,如果另辟蹊径,则需要花极大力气去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它们因隐蔽而人迹罕至,但找到了就是自己的,从而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