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个平台泡着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书架上的有些什么书,或者你的书单有哪些,又或者你最喜欢的书有哪些,再或者是你有推荐的书单吗?
然后配图就是自己的书桌或者书柜什么的,各不相同,但是摆放的书却大多相似,有一种调换摆放位置的感觉。
也就是说,书单非常相似。然后我发现与我的书也十分相似,我离主流文化圈很近吧,呵呵。
那么,难道所有爱看书的人就只看这些书吗?加起来也就二十本左右吧,图书市场上的出书量那么大,每天都有新书发行上市,怎么就只有这些书让人口口相传?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去想过这个问题的,只是最近又看到一些图片让我不得不参与思考了。
在我想出我认为的答案的时候,我轻轻地笑了。
首先,这些书的确是好书,值得让读者念念不忘,回味无穷,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购买和阅读。
其次,这些书已经在图书界或是文化圈有一定的知名度,相应的宣传效力也就比较强,销量超于其它也就是正常的了。
但是,我想着以我的能力和水平,不会认识太多有过深文化底蕴的人,所以看到的那些分享书单的人,其实可能和我是一样的吧。芸芸众生,我们只是其中一个,只有那一些小钱,想买一些不浪费钱的书,所以会上网找找,找来找去就会找出这些书单来,买了一两本试试,发现的确是也书,赶紧趁热打铁就又买了其他 几本,最后就是适时的炫耀了,找一个自己常用的平台,假假的发一句我的书单和一张假假的图片。立一个假假的人设。
那么书架上的书看过的又有多少呢。
如果是很喜欢买书的人,可能他书柜里的书至少一半是没看过的,或者是一半以上吧。
为什么,买书也是一种购物。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大的书柜总有一些是撑门面的,还有一些是凑数字的。真正看过的,恐怕寥寥无几。
电子书的市场扩展迅速,总会在不经意间就被捕捉到。不经意的看几分钟后,再拿起纸质书的时候可能会更久以后。
有时候,也会很计较的拿出其中的某要书想要认真去看,但是一个微信提示,一个快递电话,一封邮件语音,都会让你放下书去忙其他。再回来继续看书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过些日子,也许再从书柜中就会拿起另一本未曾打开的书了,上一本,记忆中不太好看。是的,看书人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只会怪不会说话的书。
长此以往,认真看过的书也就只有那几本。
买书,可能还是不太会停下来,看书,也可能还是会停下来,成为一个想靠读书进步和成长的人,可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被和你在一个水平位置的人问起来,最近在看些什么书的时候,除了书单上的,也是不好回复。甚至需要上网搜一下,现在又有哪本书是新火起来的,网上的人们评价如何,是不是要买来放在自己的书架上。
然后当有人问起书单的时候,也能跟得上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