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在于,正面管教实践了三年,内心有很多的感悟和感动,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特别想跟大家分享。
有时候,我们特别期待教育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树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教育体系。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正面管教有效养育的5个标准,期待给到大家一点小小的启发。
也许写完会非常长,所以我会分段跟大家分享。正面管教教我的:“拥有不完美的勇气。”“行动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改变从一小步开始。”这些话,已经成为了我的价值观和核心信念。
相信大家有信心看完,我也有能力一步步写完。
正文
有家长问:“安妮老师,我觉得打骂吼更有效,为什么要学习正面管教呢?这样慢悠悠的方式太不适合我了,还是棍棒教育比较适合我。”
为什么要用正面管教来教育孩子呢?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有效养育的5个标准。曾经,我觉得这5个标准都是鸡汤,是概念,在践行了正面管教三年之后,发现真的是闪闪发光的瑰宝。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有效管教的5个标准,以及我在生活中的践行。
标准一:帮助孩子感受到一种情感的链接
在教育中,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的意思是:“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爸爸妈妈爱着的。”
价值感的意思是:“我是有用的,我是能创造价值的。”
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我们很容易走进完美主义、以处理事情为主的教育方式,失去了和孩子的情感链接。
这让我想起以前我的教育是“以事情为主”。
严格,让孩子把事情做得完美,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记得孩子五岁的时候,我教他写字,他一个字写得不好,我就罚他写50遍。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情感链接呢?不。
在他的心里,形成了这样的催眠:“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爱的,写字比我重要,妈妈很凶,我只有做到完美才能被妈妈爱......”
久而久之,孩子和我的关系不自觉地疏远,他会不喜欢自己,在有难度的事情面前不敢去尝试,因为害怕做不好......
这是不是像极了成年的我们呢?
现在的我,会使用“关注优点”、“鼓励”、”“花时间训练”、“先情感链接再解决问题”等正面管教工具来养育孩子,所有的正面管教工具都是根据这5个有效养育标准来设计的, 让我们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
儿子喜欢做菜,他一开始就要练习大菜:炸鱼。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担心的,因为我非常担心油锅太烫,溅到他。后来我思考:“如何能够帮助到孩子?”
我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勇敢尝试。我给孩子穿上厚厚的保护的衣服,带上防护眼镜,带上手套和口罩,支持他完成了一次炸鱼。味道真的很不错耶,在支持和鼓励下,他感到非常地有成就感。
相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链接,感受到他是“可爱的,是被爱的,是有用的,能创造价值的”。在做饭上几乎是日日精进,想到新菜就去做,甚至发明了自己的菜单。
我真的特别感恩当时保护了他,支持了他,让他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充满了信心。
和孩子有情感链接有什么好处呢?一旦他信服你,相信你,你跟他说什么,都能很快解决。如果你跟孩子平时就是失联了,就不形成“说什么都不听”的状态了。
我记得樊登老师有说过一句话:“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是因为TA不喜欢你。你说什么孩子都能听,是因为TA喜欢你。”
记得有一次孩子跟我说:“妈妈,你是安妮,还是妈妈?”
我问:“你说呢?”
他说:“妈妈是妈妈,安妮是榜样!”
这可太棒了!
思考:你的养育中,可以如何更好地让与孩子产生情感链接呢?
标准二:相互尊重和鼓励
和孩子的相处是尊重的,平等的。大家可以想象一条水平线,我们和孩子,是在一条横的线上的,没有谁高谁低,谁对谁错。
在以前,我坚信父母就是高高在上的,说什么孩子都要听,要服从,否则就会通过惩罚来让他“知道错”。
学习了正面管教,我才真正懂得了尊重。
正面管教有一个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我想分享这个核心理念,来帮助大家理解“尊重和鼓励”。
和善而坚定--和善1:尊重孩子的“年龄”
孩子在什么年龄的时候,父母做什么事情。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做得最多的就是“花时间训练”,教给TA社会技能。教TA走路、吃饭、洗手、做饭、洗衣服、做时间规划表、与同学相处等。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多地是要做到“带着爱放手”,“不惊不扰,有问必答”,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与自己疏远、对峙产生恐慌,殊不知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形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年龄,就更加能尊重孩子不同时期的变化。
还有一个尊重是尊重孩子年龄变化造成的生理不同,比如很多家长苦恼于青春期的孩子晚睡,其实孩子到了青春期,帮助睡眠的褪黑素产生比成年人要晚1-2个小时,晚睡是正常的,家长知道了孩子的年龄生理特点,就会少很多焦虑,陪着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思考:你的孩子现在处于什么年龄?在这个年龄有什么特征是需要被尊重的呢?
和善而坚定--和善2:尊重孩子的“差异”
每个孩子是不同的。
很多父母喜欢用自己的孩子的短处跟其他孩子的长处做比较,然后通过“贬低”孩子来鞭策孩子,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非常地不好(参照第一条标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情感链接”)。
在多孩家庭中,父母也会在兄弟姐妹中进行比较:为什么弟弟这么乖,哥哥调皮得难以想象?
(在正面管教课堂中,会有“多孩家庭孩子间的相处”、“高质量陪伴”、“特殊时光”、“贴标签”等工具来解决“多孩家庭孩子间冲突”的问题。)
很多内向型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内心不好,担心未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有问题。
一切的一切,都像一股力量,滋养着家长的不安。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就能理解到:每个孩子是不同的。
就像树叶,每一片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气场、性格、身体状态,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内向型的孩子,他也许不适合社交,但是他会非常沉浸在科研和艺术创作中,当我们接纳孩子的差异,发现孩子的长处,就能顺着他的样子培养,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
如果你的孩子的仙人掌,请不要把TA改变成玫瑰,而是要把TA培养成更好的仙人掌。
思考: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如何关注TA的优点,发挥TA的生命优势呢?
(未完待续。)
篇尾
今天的文章对您的自我成长有哪些启发?欢迎在留言处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