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80班 山口组 刘敏
当我们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时,我们脑海中不由想到《三国演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黄卫军蜂起。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书中有非常多的足智多谋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学习,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他似乎做每做一件事,都会尽可能周全,他善于利用天时地利打败了许多人,知己知彼,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为什么我会欣赏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统治的忠臣,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纵孟获……这些都令人叹服叫绝。他计谋的成功不只是因为他神机妙算,还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帮助刘备统一三国,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这就是他值得尊敬佩服的原因。
杜甫的《咏怀古迹》中“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遗像肃清高。”《蜀相》中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都赞颂了他意志坚决,遇事镇定自容,英名千古流芳,永远留在天地之间,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崇拜。诸葛亮是千古一遇的奇才,他虽然没有张飞之猛,关羽之勇,可以他的计谋和治国的才能却不逊色半分。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街亭的失败,真所谓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最后蜀国被灭。仅仅只是因为诸葛亮的离开和扶不起的阿斗吗?不,还有其他的原因。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就能预天下三分的局势,常与石广元等心怀天下的人谈天说地。可在他被刘备任用之后,并没有把这些人推给刘备重用,而老死荒郊。另外他对属下的不放心总是任何事情都自己事必躬亲,属下屡出奇谋,并未受到重用。就是他用人方面的失误。特别是英勇双全的马超,一直戍守边关并没有得到发挥才能的机会,这用人的失误造成的蜀中人才缺乏后继无人。这些原因导致了蜀国最后的失败。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后是司马氏的天下——晋国。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错误面前我们应该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争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