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在大学中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弱,农村孩子想要在大学开辟出一条辉煌灿烂的血路究竟有多不容易。
N是二线城市一个小村镇的95后。今年6月高考完后顺利进入省会城市一个非重点的一本大学就读。
都说农村的孩子学习更加刻苦,更加努力,但是不管怎样,N都明白上大学了,不能再死钻课本了,要懂得交往,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道理。于是,在军训期间,遵循着多多与他人交际的思想,跟一个方队的前后小伙伴侃大山。
这时,区别就来了。
N还算是能说会道,对城里孩子的生活有所了解,所以往往可以在短时间的聊天中没有破绽地找到交流的point,看似愉快的谈话。但是,这种投机对话却完全禁不起深入挖掘。一旦对方问及深入的话题,便只能坦白“其实这个,我也不是很了解”。尴尬。但。那有什么办法,没有共同语言,如何深入交往。于是,半年过去,这些小伙伴都成了点头之交。至于所说的人际关系,不知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N会不会有这个勇气向他们开口。
军训结束,各大组织社团学生会的招新也如火如荼开展。N自认为深谙此理“这个一定要参加,这可是认识更多人的敲门砖”。于是,如其所愿,他风风火火报名了四个组织,外加一个辩论赛的选拔。(啼笑皆非的是,因为不清楚学校学生组织的概念,他参加的四个组织并没有一个是隶属于学生会的。这是后话,是某一天混沌之间才猛然醒悟,那是他心中不知所味。)但是,不懂得学生会运行之道的他,自然而然地认为“加入这些社团组织可是要参加面试的,我居然通过了所有的面试,太厉害了吧!”内心突然自信心爆棚,打算大干一场,显示自认为的“高水平和领导力”。殊不知,这些由学长学姐组织起来的所谓面试,含金量实在太低了,根本无法真正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而且往往充满关系主义,所谓面试对于一个人能力评估的参考价值甚微。N爆棚的自信心,实为误判。
除了学生工作,在学业方面,N自然不甘心落后,第一节综英课开始就极力准备积极回答问题,渴望在老师和同班学生中施展才华,被定义为“学霸”。但是,这多少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在这背后,有N在课外准备的太多时间,如果是课堂的即兴pre,往往漏洞百出,无法服众。所谓“学霸”,希望而已矣。又因为加入太多组织,精力大大分散。看似每日忙忙碌碌,忙碌背后是两头皆输。甚至敏感的他也发现了自己真实的image在所谓大学新认识的“最好朋友”里,low到排名榜的最后。
半年就这样匆匆而过,N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即将走到尾声。在各大组织的期末总结阶段,他惊奇的发现,自己的组织能力真是弱到几点,根本没有办法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辛苦,根本无法打动“上级”。留下“你真不会讲话,你的技术还不够好,继续努力,感谢你对组织的热情”等等自我评价。反观期初的风光,终究没有笑到最后。
苦闷。反思。N发现他的眼界实在不够宽阔,往往看不透事件的本质,总喜欢弄巧成拙。在别人对他有了较好第一印象时,往往无法进一步深入,原因很简单——“胸无墨水,只会夸夸其谈”。
终究,半年,无法融入“城会玩”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