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了新家,老聂回家的时间早了近一个小时。进门换好鞋,放下包,看见老婆珞珞在陪孩子做手工,转身进了厨房准备晚饭。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通勤1个小时以上是打工人的常态,考虑到孩子读书后续的辅导问题,夫妻俩咬牙换了个离公司较近的学区房。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老聂就进入而立之年了,生存的压力让他白了头。从一个中部地区的山里一路走来,再到大城市成家立业,每一步都着实不易。
“妈,你备完菜就去歇着吧,我来做。”老聂对自己妈妈说。聂妈今年刚从乡下过来上海,原本她是不愿意来的,一方面想宝贝孙子了,另一方面也怕儿子埋怨不帮忙带娃,所以就带着复杂的心情来了。为了帮助老人适应城市的生活,俩口子平常提示较多,聂妈觉得自己是个老人,啥没见过,啥不知道,所以对于儿子和媳妇的“说教”不大信服,说的时候应下,临了该怎样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小俩口也有点无奈,只能跟在老人后面收拾。
“妈,你的眼睛是不是不太好了,我们去看看医生?”珞珞问婆婆。因为日常老人看手机、冰箱里拿菜、洗东西都是凑到眼睛那里看,有时候孩子一转身就看不见了到处找孩子,所以珞珞提议要不要去看看医生。要是能治那就治,不能治也没办法。婆婆一听媳妇的话立马不耐烦:我的眼睛没事,好着呢。”“那前天孩子一转身你就看不到了......”珞珞比较无语。
老一辈对于看病总是比较抗拒,即怕花钱又怕真的看出点什么。“我的眼睛治不好了,老家的医院说的,我不去看!”聂妈很生气,觉得媳妇是嫌自己没带好孙子,从沙发上起身就去了房间。“那老家的说不行并不代表上海的医生也看不好呀?再说技术也在进步,先去看看什么情况,能治弄好了你生活也方便呀!”珞珞解释到。这个时候婆婆已经听不进去一句话了,坐在床上说:“你觉得我能带好孩子我就带,你觉得我带不好那我就走。”厅里的珞珞顿觉无语,一副好心被误解。“我叫你不要提这个事,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厨房里的老聂也跑出来埋怨媳妇。珞珞心里也是火大,都不知道婆婆为什么小题大做,没来由的就一点小事吵架。
房间里的婆婆又开始抹眼泪,控诉自己的命运:自己在老家过的很好,为何要来这里遭罪,说我跟说小孩子一样......珞珞的头都大了,不知道一个小小的提议为何引起轩然大波。“奶奶在干啥?”三岁的儿子不解地问她,“奶奶生气了。”“奶奶快来吃饭。”这个时候老聂已将做好的饭菜端上了餐桌。“我不吃,你们吃,我不吃你们家的饭!”奶奶气呼呼地回了一句,说着拿起小包走到玄关准备出门。
适逢新冠疫情反复,小区前两天还封了两栋楼,考虑到婆婆脾气很大,乱跑怕被突然隔离,珞珞就拉上了大门,不让婆婆出去。乐乐这时又跑过来喊奶奶吃饭,奶奶仍在气头上,说你们吃,我一个人静静,嘭的一声关上了房门,留下一脸懵的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