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再一次看了《追风筝的人》刚看的时候只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而心动,再次看的时候就有了新的感触。特别记得这一段话:
“接着他看到我,挥挥手,微笑。他示意我戴上方帽子,以学校的钟楼为背景,替我拍了张照片。我朝他微笑着——在某种意义上,那日子与其说是我的,毋宁说是他的。”
高考已经过去快一年了,这一年来
来的日子,很平常,如同千千万万考生一样放肆享受被解放的时光。
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我和我同宿舍的小伙伴一起野餐。十八九岁的她们脱下了校服换上了各自喜欢的衣服,看起来很不一样,脱下了校服,代表着一群人青春的结束。当然,我也是十八九岁,我也是那一群人中的一个。
怎么说呢,说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在8号下午考完试出来,有个人对我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高考前,脑海里已经计划了出考场后的心情。比如狂欢,大声呼叫,去奔跑,去说想说的话,拥抱想拥抱的人。进考场前半个小时某同学说出了考场见到东哥(年级主任)就冲上去拥抱并亲他一下,事实是那个同学平淡出来,和东哥相视一笑就离开。
记忆最深是英语科目,那天下午外面很热,身份验证进入考场等待的时候,我闭上了眼睛在想:这是我的高考了吧?就这样平淡么?再睁开眼睛的时候,预备铃已经响起。“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我居然还能记得陈奕迅的歌词,我笑了一下,抬头只看到监考老师在拆试卷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始终相信这一句话。
英语话题写作:写你身边最敬佩的一个人。我第一反应,这不就是作弊吗?疫情期间背的钟南山院士的相关文章可以抄下来了。我正下笔时候突然想到,全国千千万万考生肯定也有和我一样的人,写一个普通人更特别一些。所以我写了我高一上学期时候的英语老师,Sally.
“我在我最后一次交卷上表达了对你的爱意。”我在高一时候就想着有一天我一定要认真写我的老师,有纪念意义的那一次。没想到是我高考这一次,最后一次交上答卷的时候。后来我自己算了算客观题分数,英语话题写作23分,英语圆满。
关于意外。
班主任在考试前跟我们说:没到出成绩那一刻,所以糟糕预算不作得数。我从前觉得都是在安慰我们,后来才觉得是真的。我看到了太多意外:全校第一的女孩子在我们班,稳妥妥的优生,成绩出来,只是简单的一本;另一个同类班的女孩子整个高三是黑马,高考滑铁卢,去了二本学校;初中一个不学无术的同学是理科,平时二本成绩,高考后去了暨南大学。我和嘉华聊天的时候一度怀疑,这三年的日子都是空白的吗?
命运无常,七分实力三分运气,我信了。
关于相遇。
假期一起社会实践(xxx)时候遇到了一群很可爱的小伙伴。
上大二的键仔,阿强,同一个高中的体育生梓淇和理科楸淇,还有已经相识五年成为闺蜜的晴晴。
和梓淇同一组的次数最多,他也是最让人头疼的。
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溜了去下午茶;因为迟到让我帮他签到;赶不上集合时候让我骗人说他在一楼上厕所;晚上一起吃饭说饭堂八卦;最喜欢身材好的姐姐……
键仔很暖男,阿强很幽默会开玩笑,楸淇学霸说话很正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有一天我回家,在路边看到了一位年轻女士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他们的背影在落日余晖下被拉得很长。我突然想到了高一春节的一次让我难忘的经历。
高一的时候回了老家,不适应家里气候原因回来时发烧了,一直说胡话,我妈妈带着我去医院打吊针。2月份的气候,凌晨两点,我躺在她的怀里,迷迷糊糊只记得有一双手一遍又一遍抚摸过我的脸和因为发烧出汗粘湿了头发。两年过去了,傍晚时分看到的那对母子牵着手的样子,又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深夜。现在的我想身体健康,又想再像两年前那样发烧一次再次感受一下。
“人的一生太短了,要学会表达爱意。”
“拒绝爱意的方式各不相同。”
“25岁的人和35岁的人成为伴侣,是没有问题,可18岁和28岁却不被人接受,仅仅是因为年龄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