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问题呈现
外表看似很正常的个体,心理 却会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甚至痛苦难受。一旦说出来症状,别人甚至感到不可思议,不能认同:
“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怎么会这样做呢!你怎么会这样做呢!”
下面这是一位教授的叙述,你觉得正常吗?
“春节期间突然难受,就是睡觉前控制呼吸导致麻木感受,并有触电感觉,夜里常大喊大叫,检查后身体没问题,自己采用转移注意力方式,不再有触电感受,但是依然胸部两侧会有麻木感。”
事实上,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因为这就是心理特点。
心理咨询思路
如何处理呢,心理学自有许多办法,比如这个问题,尝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处理。
首先商定认为属于糟糕之际导致不合理理念,一旦意识到呼吸控制就导致胸部麻木是灾难化理念问题,辨析别人呼吸没有问题,不是睡觉就没问题,身体本身没有问题。
肯定其现在处理方式有效,但是不除根,为此尝试新方式,面对问题采取行动,具体是有意识注意呼吸,加以呼吸放松法练习。
当然,你会想到,一旦提及呼吸放松,求助者就会感觉难受,不能接受,认为就是控制,想到呼吸就难受。
于是先通过训练呼吸方式,让其跟随重复提示语,直至不再紧张,再示范学习315呼吸法,最后告诉晚上睡前这样做:
先主动关注自己呼吸,为避免难受,暂定关注10次;如果感受麻木到难受,就按照315呼吸法放松三次;次日早上做好记录。
心理咨询反思
1,避免发懵不去经典询问。
求助者进来后,别人简单介绍,知道标准提问,还是一时语塞,好在人家说还是由本人说具体问题吧。
牢记,经典问句值得脱口而出,应该直接发问:“我能帮你什么?”
2,确定咨询目标用商定而非确定。
本例有三个问题急迫解决,且最急迫的由于复杂特点,不是咨询师想解决的,为此提前用商量词语,就要比用确定词语更加婉转一些,有了回旋余地,而且真的是尊重对方,有利于推进咨询。
3,商定行为疗法具体做法而非简单指导。
本例面对关注呼吸次数,以及放松呼吸次数,需要商量,原本直接给出数据,由于不合适进行修正,虎头蛇尾感受,还有就是牢记咨询是彼此推动,甚至主要是对方推动的,咨询是只是陪伴和推手,不要主动代替。
这个也涉及尊重态度。
4,逻辑整理和简洁谈吐。
迅速推理汇总谈话逻辑要点,这是基本功,而且要表达简洁,这是痛点。
5,亲自示范才有好的效果。
对于需要的呼吸方式法,由于熟悉,才可以主动示范,让人模仿,效果较好。
6,再认识行为疗法本质。
更加清楚“面对加放松”的行为疗法本质,就是训练新行为方式,把原本逃避变为积极关注面对,如本例原本转移呼吸到故意关注呼吸。
7,拒绝特殊话题处理方式不错。
本例提出特殊话题讨论,考虑暂不合适,就委婉托词,因需要先排除身体器质性问题,才可以再咨询。
8,区分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前者就是功能分析加改变负性环境,后者发现、质疑和识别不合理理念。
总结,此例可以视作躯体变形障碍的某一种,具体是机体觉即内脏感觉的不适,采用挑战认知加暴露情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