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作品中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贝尔纳·皮沃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2007年出版的一部作品。当然,那时的他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已经摘得龚古尔文学奖,王小波曾将他与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玛格丽特·杜拉斯一起誉为现代小说最高成就者之一。
虽是写青春,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明欢快与明亮,相反,悲情,伤感,迷失,逃离,甚至死亡,构成了它的基本框架。因此,你不要期望想要从中收获一个多么快乐的故事。所有的快乐都是表象,只有那些隐藏在深处的悲伤,才是你我共有的部分。
这里有一座咖啡馆,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如果,哪一天你恰巧在它附近避雨,那,你一定要走进去。这里有一群常客,他们和你一样年轻,大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当然,你最好别问他们来自何方。
年轻没有过去,他们只活在当下。
如果你不经意间向里张望,一定会被一个女孩子所吸引,她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她衣着讲究,手指修长,脸蛋儿干净漂亮,看上去仿若富二代或某个富商的情妇,但,事实并非如此,她只是露姬——别人都这么叫她。
实际上,露姬不过是她在咖啡馆里客人们对她的称呼而已,她的真名叫做雅克林娜,是一个父亲不详,母亲已过世四年的流浪孤女,是被丈夫正在四处寻找的失踪妻子,是让私家侦探为之动容的脆弱女孩,而她,便常常混迹于这座青春咖啡馆。可,她哪里有青春呢?甚至,她从未拥有过能够拿得出手的童年。
记忆中的母亲曾是红磨坊酒吧的服务员,昼伏夜出,无人看管的她只能被深锁于房间之中。从那时起,出逃便成为她童年乐此不疲的冒险游戏。
起初,她只是绕着附近的房屋兜圈子,然后,开始走到更远一些的小电影院看夜场电影,然后,还可以走得更远些,直到被便衣警察抓住,还给她的母亲。
“未成年流浪少女”,这是警察惯常给她贴的标签。
逃离,似乎成为她青春里的永恒主题。
甚至,婚姻,都没能拦住她出走的脚步。
直到最后,她从阳台的栏杆上一跃而下,逃到一个连她自己都未知的地方。这次,倒是永远都不用担心再次被警察抓回。
如同文中开头所述:
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
仿佛冥冥中早有安排,她终归是要将自己投身于黑暗之中。
无怪乎有人说,这并不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它会将那些徘徊不定的学生引向歧路。当然,更需要强调的是,它该是一本值得途径青春,或曾经途经过青春的人去看的书。
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知道,对生命犹疑的那些年轻人,他们的世界本没有光。
像莫迪亚诺其它小说一样,《青》里也有着他明显的自传色彩。而露姬正是少年时代的莫迪亚诺。童年时的莫迪亚诺在单身家庭中艰难成长,母亲作为一位演员到处忙着演出,家里只有他与哥哥相依为命,不幸十岁时哥哥患病去世,他少年时代的孤寂可想而知。
我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由于父母亲关系不好,我就经常从家里出逃,放任自流地在巴黎闲逛,我去过许多危险的,我那种年龄的孩子不该去的地方,有些街区一直让我感到恐惧,那种冲击非常强烈,我在这本书中就表达了这种冲击。
——莫迪亚诺
一部好的作品总能激起无数人的共鸣,不仅作者这样,作为读者的你我,何尝不是这样?露姬的身上,可曾有过你青春时期的影子?
抽烟,酗酒,打架,失恋,迷茫,逃离,觉得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你孤独地与这一切对抗,找不到可以前行的路口。
在你漫长的青春历程里,怎么可能都是粉红色的回忆?而那些灰暗的,甚至暗黑的回忆不自觉被你隐藏进深深的角落里,你以为你看不见它,它就消失了。可是,怎么可能?
就连露姬,她以自杀这种决绝的方式去逃离青春里大块的暗黑,以为这样,就可以呼吸到更自由的空气。可,有关她的青春回忆又如何丢的掉?即便在她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情人罗兰,在通往她曾经住过的那家旅馆的街上散步,还常常听见她呼唤他的声音。
“有一刻我有一种幻觉,觉得在公墓的另一头可以再次见到你”,对她一往情深的罗兰如是说。
因为迷惘,所以逃离。可,对于熟悉你的人来说,你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而已。
无论怎样,你逃不掉在这世界里,在别人的生活中,你曾存在过。
我们的青春,没有巴黎的六区和九区,没有咖啡馆,但我们有着相似的迷茫悲伤,和偶尔的绝望。不同的是,露姬选择了离开,而我们,选择了留下。
留下的我们,因为时光的堆积让曾经的悲伤变得越来越不那么悲伤,而离开的她,但愿能在窄门的另一端,获得她渴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