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不懂的是自己
我会常常觉得读不懂自己,尤其是在阅读荣格等心理学家的作品时,我尤其感觉到身为一个人,其背后精神世界的复杂与神秘。
外在看到的表象,最能迷惑人,这世界到底由什么创造,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内心。
读懂自己,是一个人一生的使命,有些人早早就放弃了,最终活成了别人的样子,还有的人,在探索自己的路途上走得太深太远,以至于陷入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
怎样掌握这个尺度,是很难拿捏的。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大部分的人,最终都会回归庸碌。除了极个别的人,他冷眼看世界。
就像残雪一样,她的作品,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又像旋涡一样,把人拖入神秘幻境。
2.残雪
独特的个人经历,塑造独特的个性。残雪原也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报社的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后因父亲在政治事件中被打倒,整个家庭才就此陷入困顿。她从小跟着外婆长大, 外婆是个充满着楚地巫风习性的人物。她常常跟着外婆去赶鬼,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仿佛多了一只眼,能冷眼看世界。
长大后的残雪,做过街道的工人,也做过裁缝。在1985年以后,开始显露写作才能。后来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因为其作品的诡谲风格,她成为了先锋文学的代表。
有人说,残雪的小说充满着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因为她人格分裂的特点,经受过可怕现实的她,更具备了超出常人的想象力。
在提及残雪的时候,人们常常同时谈论卡夫卡、博尔赫兹,但残雪其实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从残雪最近结集出版的《茶园》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梦”。小说中的人物,走入一个梦,就好像永不出头,这整个世界都变形了。
但那梦中的一切,却那么的真实,真实的让人不寒而栗。惊悚间,我们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有着那么多的不寻常。实在是因为我们太过粗糙,对太多变化都没感知到。
这神奇的想象天赋,被残雪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正如她所言,这些都不能用迷信的角度去看,而应该从精神内核这方面去理解。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是分裂的,把那些内在的斗争表象化,正是残雪努力去做的事情。
从她的生活经历和作品来看,我真心觉得一个作家的不易。因为看得太透彻,所以很难拥抱幸福。因为无法再傻一点,所以也失去了很多糊涂的快乐。
3.《茶园》
《茶园》作为短篇小说集,由残雪自选,这其中的作品,很多都是残雪最近写就。她的作品很独特,其作品风格更偏向于纯文学中的诡异风格。
她执着地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不随波逐流。2019年,残雪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高居第三,与村上春树并列,2020年位列第十,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作家。
她写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但这生活因为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多了很多解读的空间。《茶园》会把我们引向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角落,那些角落,或者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者有异界生物的声音,更有的是人物内心本身的异动。
从残雪的作品中,我看到她精神世界的丰富,对于另外一个世界的声音,残雪是接受的。那些声音反馈给我们的,是我们不了解的温情,亦或者是戏谑的调侃。相比较来说,现实是更残酷的,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也正因此,人们才那么迫不及待地去探索那个神秘的世界。
虚幻是现实的映照,只有当现实生活中充斥了冷漠、残酷的时候,虚幻的世界才会有着相应的对照。也正是在彼此的映照之下,才更显人物生活的艰难处境。
从残雪的作品中,我更看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正是因为对于人物内心探索的深度,催使着残雪写下这些不被更多人理解的作品。与国内相比,她的作品在国外受众会更多。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她的作品再次映入人们的眼帘,阅读残雪,成了一种自我解剖的新趋势。
4.与内在的自我对话
读得懂残雪,未必会幸福,但读不懂自己,一定不通透。
与内在的自我对话,是每一个人终身的使命,谁也逃不过去。看清自己,才能看清自己周围的环境,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有烦恼不可怕,可怕的是,主动放弃自我探究的欲望,就那么浑浑噩噩地活着,等待着生活的期许。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但太多的人享受这种被“安排”的快乐。因为稳定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但同时也因此丧失了追求的活力。
与内在的自我对话,不仅仅是使命,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当我们明白自己,世界上的困苦也将无法伤害我们。
《茶园》,一个个小故事,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