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突然就生出一种厌倦。
在某个春日,温馨舒适的午后;在某天结束了工作,独自走在路上;在看过了一场狂欢,酒醒凭楼的时候……突然从心里生出的厌倦会让人坐卧不宁,无所适从,于是只有改变。
生活不能总是安逸,也不要去慨叹空虚——如果有厌倦,证明并非无味。这是一个沉重的工作,是战斗,不是消遣。
所以人会感到厌倦,是价值的自省,是本质的拷问,会被用以激励和改变,当然不排除遗忘。
平头百姓忙于生计尚且不足,似乎没有资格厌倦。但这与内心的焦躁无关,一旦得了空闲,稍有喘息,这种厌倦就要袭上心来,避无可避。
古代的圣贤真的聪明,他们讲大道,讲礼法,讲友爱,讲名辩,可就是不讲为什么。但就是这样子,百姓也总还可以懵懵懂懂间,平平稳稳的以他们做榜样生活下去——去对付那无处不在的厌倦。几千年了也似乎并未出过大的乱子,如果不是别人的干涉,大概再这样走几千年也很可信的。
但是权威被推翻了。百姓也真的聪明,厌倦时时要来侵扰,而这结果往往是悲哀。我们都应该知道,辛勤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无论是故意或是被迫,百姓用忙碌挤压悲哀的空间,直至其被代替。所以生死只是传承,虽然不愿意,却也不拒绝。现在平衡却被打破了,因为被迫的,效仿的启蒙和革命。所以总有厌倦,在忙于自由,科学和民主的时候露出嘲笑来。
似乎只有不停的做,不停的走才是出路。于百姓,只有欲望的不断满足,生活的更加舒适才是实际一点的应有的想法。但我依旧要焦虑的往前看看,于是觉得迷茫。往回看看吧,厌倦马上袭上心头。
这厌倦,不管是不是自找的,但既然是明白一点点,看到了一点的光亮,就只好不停的走,不停的思。在厌倦与现实的路上游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