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宿舍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建了一个群,平常周末都是活跃期,各种段子各种表情包。刚毕业的那段时间,恨不得每个人都现场直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两年……到现在,偶尔有人在群里发个东西,没啥回应不说,还超级尴尬。
其实,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同,所遇到的事情不一样,慢慢地就说不到一起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曾经叫嚣着,有永远说不尽话的那些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那种感觉还是挺伤感的。后来,我看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才理解到了孤独不过是少了一个懂得的人而已。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叫作“出延津记”,下部叫做“回延津记”。相较于下部,我更喜欢上部的主角:吴摩西。在小说中,只写了他短短二十几年的生活,但是却给了他太多的苦难,他吃的苦加起来差不多就有别人小半辈子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单纯的人,在这个偌大的人世间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从做豆腐起,到杀猪,到染布,到信主破竹子,到沿街挑水,到去县政府种菜,到‘嫁’给吴香香,到吴香香和老高出事,没有一步不坎坷。”
但是幸好还有养女玲珑在身边,她懂得心疼自己,愿意听他说那些别人不愿意听也听不懂的话,许多事情两人都心照不宣。
可是有一天玲珑丢了,这个能够听懂她话的人带走了属于他的一点点温暖,重新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所以他觉得延津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地方了,玲珑丢了,他的魂也丢了。
在这世上,他又沦为无话可说的孤独者。
这也是他决定走出延津的直接原因吧,想要重新来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过去那个死了的自己。
这本书,刘震云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完成。全书将近400页,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说真的,没有很大的耐心,很难一下子全部看完。因为它不仅内容多,人物也是纷繁复杂,有卖豆腐的、贩驴的、杀猪的、剃头的……刚看时云里雾里,分不清谁是谁,但是耐下性子把整本书读完,你可以看到作者想要倾诉的一颗心。
而关于这本书的写作动机也十分有意思。
刘震云的外祖母生前给刘震云讲了一个故事,“她有一个叔叔,一辈子没娶上老婆,跟家里的一头牛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这头牛死了,叔叔三天没有说话。第四天凌晨,他离家出走了。后来,四乡八镇都找了,所有的井也打捞了,不见叔叔的身影。”
这个故事让刘震云很震惊。
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一个普通养牛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一头牛的死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已经变得陌生,所以只能去一个更陌生的地方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
在刘震云看来,这就是存在于精神上的“高级”流浪和漂泊。不要说精神的痛苦只有知识分子才有。怀着这样的一个想法,他写下了这部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点击链接《一句顶一万句》
长时间的打磨,加上颇具家乡味的语言,使得这本书洞悉人性的同时又颇接地气儿。这种随处可见的“孤独感”,正在侵袭着我们的内心,有时候真的是话不在多,一个懂字就好。